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古老的战争戏:平定武迓鼓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太原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迓鼓,曾有“讶鼓”、“衙鼓”、“研鼓”、“逐鼓”四种称谓。平定武迓鼓是由多人演奏成套锣鼓乐曲、进行舞蹈和摆阵表演,并表现剧目故事的民间表演形式,因其表演起来具有民间武社火风格,故名“武迓鼓”。 
    关于迓鼓的由来,当地有这样的传说,赵匡胤曾经被困某城,于是乔装成倡优,边歌边舞,混出城外,幸免于难,于是有了“迓鼓”的传世。阳泉郊区一带还有这样的传说,宋太祖下河东,久攻不克,为了鼓舞士气,创制迓鼓以教军卒,于是有“迓鼓”的流传。
    武迓鼓在东浮化山一带存在、流传、繁盛,与“蜗皇庙”的祭祀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旧时每值蜗皇祀期 (农历四月初八),各村迓鼓队便齐集庙下,排列有序,在神驾前面担任锣鼓仪仗。另外,平定柏井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至今已有364年的历史)也是颇为重要的祭祀节日,武迓鼓也作为祈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迎驾。过去,以东浮化山为中心,方圆30里范围内,西面的张庄、北面的赵家庄井芝峪村、东面的白井、南面的李家庄都有武迓鼓队,而作为庙会迎驾仪仗出现的武迓鼓队通常要选县城内最好的武迓鼓队,井芝峪村的武迓鼓队可谓首屈一指。届时,和尚诵经,香客敬香,乡民筹资,请戏班唱戏助兴,邀武迓鼓队娱神作乐,场面蔚为壮观。
    平定迓鼓分文、武两种。以说唱为主的“文迓鼓”,由8人或12人表演。武迓鼓在隆重的祀神迎驾活动中是作为 “旗伞鼓炮”中的“鼓”出现的,其中“烧纸阵”是武迓鼓迎驾时固定使用的队形。是时,和尚们颂经做道场,乡绅们在神前烧纸焚香,武迓鼓在神前表演“烧纸阵”……从这个阵法中,我们依稀可以寻到武迓鼓凭借迎神赛社、庙会而发展的轨迹。以摆阵为主的武迓鼓,有成套锣鼓与之配合,由21人表演,通过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战争生活的舞蹈,21个演员每人操一件打击乐器(扁鼓、音锣、小镲、铙、云锣等6种共21件)表演行军破阵的场面。行进表演的时候,纵列两行,“帅”走在队伍中间;场地表演的时候,“帅”立于中央,操鼓指挥,诸“将”变换着各种阵法。
    武迓鼓的表演包括“耍回”和“走阵”两部分,用象征手法表现行军破阵的场面。“耍回”以“内外圆场”为基础,表现梁山武士与敌人短兵相接、激烈厮杀的战斗场面,其套路名目为“狗相咬”、“头回”等15个。“走阵”阵法名目有“剪股阵”、“四人阵”等,通过不同阵法变换,象征性地表现攻城掠地的过程。演员身着古代武社火服饰,背插单靠旗,胸挽八宝绳花,每有女角,正额及两颊各画一朵梅花图案,头饰及脸谱与戏曲略同。
    武迓鼓由男性表演,演员的装扮与戏曲装扮颇为相似,如“孤、净、武生、小旦、丑”。武迓鼓的节目主要有《朱全上梁山》、《赵匡胤下河东》等。
    平定武迓鼓保留了成套名目齐全的古典锣鼓乐曲牌,奇特的演阵路线和巧妙的图案,以及古老的舞蹈套路,是平定地区古代祈雨和庙会等活动中不可替代的迎接神驾的仪仗乐舞,同时又是民间庙会、闹元宵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武迓鼓作为赛会迎神的锣鼓仪仗盛传不衰,所有角色既是舞蹈者又是伴奏者,角色所持打击乐器同时被视为征战兵器,从其保留的古典锣鼓曲牌与相应的耍回套路以及奇异的演阵诀窍、路线图案、表演程式来看,其鼓点和阵法可以作为研究古代军中鼓乐和演阵的重要资料。
    如今,武迓鼓已渐渐失去了其生存环境,一般只在元宵节时表演,也唯有平定井芝峪村的表演能够保持其原有风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