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牛群头脑一热,个性膨胀,一失足去当了县长,冯巩开始“耍单儿”,他先是与李志强合作,又与郭东临等演了两年的“吉他相声”,再后来就是与周涛、朱军等合作的一水儿的“情景相声、化妆相声”。包括《马路情歌》、《艺术人生》等等。且连年获奖,还获一等奖,于是乎引起诸多非议。目前相声界,冯巩的相声名堂最多,化妆相声(这个古已有之,名正言顺),情景相声、小品相声、相声小品、相声剧等等,更有人称之为“假冒相声”,最直接的干脆叫它“不是相声”。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怎么会这个样子呢?冯巩是个聪明人,他一定有话说,但是他的辩解很苍白:“宁要不完善的新……”和“轮船在海港里最安全,但这不是它的目的”,艺术要求新,求变,与时俱进! 这个解释显然不能令人满意,我想有些话他是不敢说,不方便说,有难言之隐。今天俺就以小人之心度一把君子之腹,对冯巩的“泛相声”来一番哥德巴赫猜想。 我一直以为冯巩是个天才的相声演员,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不但在相声本行当里出类拔萃,还能在别的行当里抢饭吃,不仅仅是混碗粥喝,还能抢到肉吃,一大块一大块五花三层的那种,他有这个本事。按说以他的相声功底、喜剧天分,规规矩矩说一段相声,不难呀,为什么一定要走“泛相声”的路子哪?走“泛相声”的路子是“回避”吗?是“知难而退”、“避重就轻”吗?不像啊?没理由啊? 看来是有意为之,在相声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今天,为奄奄一息的相声杀出一条血路!于是乎,邀二三知己,着角色装,操相声语,辅以简单道具,规定情景之中插科打趣,几年求索,乐此不疲,带领相声突破重围,披荆斩棘……可问题是,路的尽头我们已经看到了呀,它叫小品哪!不是吗,我看着可有点儿像!不能说同一个东西,小品演员演称之为小品,相声演员演就叫它相声,这个诡辩既不深奥也不高明,很容易就会被人戳穿!实在不敢相信小品就是相声的明天,抑或者冯巩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演小品乃权宜之计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相声的生存暂且栖身迂回,小得溜儿的后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 冯巩到底是怎么想的哪?苦思冥想都捉摸不透,可愁死我了! 猜想一:相声气数已尽,走到了尽头,从诞生到发展到成熟到衰老,一百五十多年,此时此刻也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再往前走,要演变、裂变继而整合成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小品,确切说叫喜剧小品。这个结果很难接受,很痛苦,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冯巩高瞻远瞩,独具慧眼,瞧出来了,你看不透哇,我早看透啦!所以现在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未雨绸缪,领先一步! 猜想二:演的就是小品,但不能承认它是小品,冯巩是相声演员,说唱团的团长,还办大专班培养相声的后备力量。一百多年的相声向只有几十年历史的小品投诚,好说不好听,想想自己都觉得窝囊。身份,地位等原因妨碍了冯巩的实话实说。范伟、巩汉林可以,没有负担,他们可以直言不讳的承认,是,我以前是相声演员,说过相声,写过相声,爱过相声,(现如今相声不景气……这轱轳掐了别播)但我觉得我更适合小品或影视表演,他们可以这么说,但冯巩不能这么说,打死都不说。 猜想三:牛群去当县长,冯巩无人可捧。眼目前儿这些逗哏的值得我捧得不多。这话也不能说,太傲,伤众。(可改成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目前也只能如此,与相声相比较而言,小品的本子好写,演员好选,创作演出整个过程都比相声要容易得多。这样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投入影视剧的拍摄。别看我们听了冯巩将近二十年的相声,其实我们对他还不了解,也许他的潜意识里人生终极的奋斗目标不是侯宝林,而是卓别林? (注:以上猜想均无凭无据,可视作痴人说梦之游戏) 我很欣赏侯耀文说过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就算你是个天才,有能力贯穿东西打通南北,在八个行当都能拔得头筹,但上天并没有给你那么多的时间!你拥有了电视,电视也就占有了你,道理就这么简单。影视界多了冯巩,或许人家以为多了个累赘;相声界少了冯巩,便少了许多的精彩! 巩哥,回来吧,我们想死你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