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有如此鲜活的生命力,与它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自然崇拜使得最早的吉祥观念得以产生。据史书记载,早在尧舜之世的上古先民就已经崇拜天文,视山河为神灵并重视吉凶之兆。商周之时巫术盛行,预卜凶吉,趋利避害,是人们普遍的理想信念。以此信念为基础,汉代出现的道教教义与儒学、经学、讳思想相互影响,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取得大融合,形成了封建社会上层的希求富贵,皇权永固,企慕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等祥瑞意念。在汉代的装饰图案中,就有吉祥汉字的出现。隋唐之际,在与外来纹样的融合中,创造出了诸如宝相花,唐草纹和陵阳公祥等富有吉祥意义的民族新纹样。宋元时期,吉祥纹样不断受到来自道教,佛教以及民间的影响,题材也日益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样。到了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封建上层意识与市民意识相互渗透、融合,传统的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观念。清代装饰吉祥图案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把装饰吉祥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并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方面。其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达数千年的造物活动中,融合中国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设计才华,不断融合中国的道教、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成为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体系。 三、吉祥图案中展现的民众理想 吉祥图案造型多样、寓意深刻,但总体无外乎两大类——对生命的真情和对幸福的追求。这种心理追求与中国人的生活处境,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在穷乡僻壤,处于封建统治的奴役和剥削之下,过着苦难与贫困的生活、天灾、人祸、疾病常常侵袭着人们。这样的处境让他们对生命的延续,对幸福有了更加强烈的渴求,他们祈求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希望老人长寿安康、儿孙满堂、家庭和睦。由此看来,吉祥图案中展现的民众理想大致有如下四大类: (一)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取其寓意的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等。《尚书·洪范》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①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连年有鱼”,“吉庆有余”,“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二)长寿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传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三)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寓意美满婚姻、夫妇和谐的鸳鸯图案等。 (四)吉祥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祥瑞神兽。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有着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百鸟朝凤”等。凤,传说为鸟中之王,象征美好、幸福;丹凤向阳,太阳具光明之意。纹饰以此构成,寓有完美、吉祥、明光的含义。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引颈高歌,寓意新的一年繁荣昌盛,“鸡”字谐音“吉”。鸡吃蜈蚣,蝎子等毒虫,所以鸡在民间也是吉祥的象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