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男人河上的裸体纤夫(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新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资料图:巴东县在神农溪的延伸开发中特意保留了裸体拉纤
    因为那个年代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他们裸体拉纤是为了省衣服,因为拉纤路上也很少见到其他人,所以成了习俗;今天,游客们纷至沓来体验乘坐“豌豆角”小木船和纤夫拉纤的原始古朴。“裸体纤夫”或许已成为绝唱而远离这个时代
    凌晨5时30分,汪正才准时起床。
    穿上父亲亲手编织的草鞋,扒拉两口妻子做的早饭,他便步行半个小时来到神农溪边。
    几乎不用多想,汪正才就能在溪边拴着的一排豌豆角小木船(形状像豌豆角的小木船,用于在神农溪景区运输参加漂流的游客)里找到自己的那艘。一个多小时后,汪正才划船抵达神农溪景区,换上景区统一发放的短袖短裤,开始一天的纤夫生活,直到晚上六七点再回家吃当天的第二顿饭。
    日复一日,只要景区游客有漂流需求,他的生活几乎都是如此。
    和他一样的,还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沿渡河镇罗坪村的其余100多名中老年汉子。
    海拔较高的罗坪村是个三峡移民村,村里有1000多人,其中男性600多人。汪正才的家乡原来在神农溪旁边的山脚下,三峡蓄水后,家乡只能出现在梦中。
    今年40岁的汪正才,已经跟纤夫这个职业打了16年交道。但在神农溪600多名纤夫中,他的纤龄并不算高。纤夫队的队长张厚方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纤夫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年纪最大的已经84岁了。
    “一个月前,在我们的反复劝说下,84岁的老爷子终于同意停止工作。他说自己走了一辈子船,停下来不习惯,现在还经常跑到溪边来玩。”张厚方说。
    【裸体拉纤】
    上世纪90年代神农溪旅游景区开发之前,纤夫主要负责将岸边村落里的农副土特产品和从县城里采购的生活日用品、工业品运进运出,那个时候神农溪的纤夫除了冬天穿上衣服外,其他季节里几乎全是裸体。
    也因此,这条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最终汇入长江的神农溪,又被当地人称为男人河,因为女性一般情况下不好意思经常出没在那里。
    6个古铜色皮肤的男子,浑身赤裸,肩上搭着白色搭肩,脚着草鞋,喊着震天的号子,费力地拉着载满了神农溪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货船,走过险滩激流。这是神农溪景区宣传片上的场景,也是汪正才小时候跟着父亲出船时看到的再普通不过的场景。
    那个时候的拉纤装备必须很专业,纤绳用竹子编成,竹子要经过药水泡、水煮等工序才能使用,搭肩则是用上好的白布制作而成,船只则是用椿木、黄梨木等硬木制成的。
    纤夫们的号子声后来被改编成一首流行歌曲《纤夫的爱》。这首歌的MTV外景地选在了神农溪,汪正才清楚地记得,那时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走去看。尹相杰和于文华也是汪正才这辈子唯一见过的两位明星。
    汪正才说,以往拉纤绝对没有歌中所唱"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般的情形。
    "三峡蓄水以前,神农溪是真正的小溪,水位最高的地方才一两米,多数只有一尺左右,乱石浅滩之上,行船主要靠拉纤,很难划桨。那时拉纤主要是为了运输货物,每条船的货物重达3000多斤,要靠6个纤夫来拉。由于很多地方空间窄且水流急,水路并不好走,有时候还很危险。"汪正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从前,神农溪因水流湍急,有"一里三湾,湾湾见滩"之说。
    汪正才说,他小时候交通还很不便利,从巴山县城拉货物到他的家乡需要四五天。而且遇到下暴雨,他父亲经常被耽搁在路上无法回家。1982年就开始拉纤的张厚方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下暴雨还容易引发事故。汪正才的舅舅就是在一次出船时遇到暴雨,雨水从高处倾泻,人来不及反应,就连船一起被打下水了。
    张厚方最初也是一名裸体纤夫,他说当时这种做法是自然而然的。因为那时候穷,纤夫们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家做的粗布衣服,穿着衣服下河,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衣服不仅磨损皮肤,贴在身上还很容易导致风湿病。
    "那时候人很纯洁。我们拉纤的过程中如果碰见大姑娘、小媳妇要过河,就会背他们过去,没有任何杂念。"张厚方说。
    从1990年就开始在神农溪做导游的向兰也有着同样说法。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并伴随着三峡蓄水,神农溪水位上升至平均20米左右,原先那种裸体拉纤、一拉六七个小时的日子渐渐远去。如今,在神农溪景区每条承载着17人的豌豆角小木船主要靠5名纤夫划桨前行,只是在遇到水位低的地方,船头的两个纤夫走到溪旁的山上,象征性地拉一两百米。
    【纤夫的爱】
    虽然在裸体拉纤时代,纤夫们的生活不如《纤夫的爱》中所唱得那么悠闲自得、诗意盎然,但也曾有美丽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神农溪纤夫身上。
    故事的主角是日本画家梅村恭子和纤夫苏成树,这个故事几乎被所有神农溪人所熟知。
    1999年,梅村恭子来到神农溪写生采风,在神农溪漂流。那时候三峡尚未蓄水,神农溪的景致和现在大不相同:小溪清澈见底,最窄处不过几米,漂流过程中是真正由纤夫拉着前行;两岸悬崖峭壁,青山翠柏环绕,土家山寨错落其间。
    漂流结束后,导游按照惯例安排纤夫们为游客唱山歌,苏成树正好被导游点名独唱,歌词是:“山雀枝头喳喳叫,哥哥想妹心发躁,只要能得妹妹你一笑,我愿作河边一株狗尾草,天天在你身边摇啊摇……”
    纯净和具有穿透力的歌声加上古铜色的皮肤,梅村恭子爱上了这个土家族纤夫,并向他表白心意,要求带他去日本。但苏成树当时已经成家,还有了孩子,就拒绝了她。
    汪正才和张厚方都认识苏成树,后来的故事他们讲道:梅村恭子并未因苏成树的拒绝而放弃,反而邀请苏成树随她去巴东县城宾馆具体谈谈。由于梅村恭子的外国游客身份,苏成树被纤夫队队长以外事礼仪为由要求苏成树陪同梅村去县城。
    “苏成树的老婆是同意他去日本的,那边的生活毕竟好一些。”汪正才说。
    但尽管如此,梅村恭子得到的结果依然是拒绝。
    后来,为了苏成树,梅村恭子还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当她能用流利的汉语和苏成树沟通后,苏成树依然选择留在了神农溪。
    梅村恭子对爱情的执著成为神农溪纤夫魅力的象征,苏成树的坚持也被当地人所称道。
    爱情这个字眼,只是在谈起别人的时候,汪正才才会提到。对于自己的爱情,他并未多提。但即使如此,他和妻子之间的那种默契和互相扶持也体现在每一个日常细节中。
    汪正才的妻子是土家族人,在神农溪景区卖旅游纪念品,平日里他们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很少拌嘴。记者第一次见到汪正才的那天晚上,汪正才在巴东县。转天一早,妻子就给他发短息说:“已经从家里出发,给你带了早饭。”
    “她脾气特别好。”说到妻子,腼腆的汪正才嘴角笑出了一朵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