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妇河畔名人多 孝妇河沿岸能人辈出,仅明清之际就有三位杰出的文人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都与颜文姜祠有不解之缘,被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另外,范仲淹和做过“三部”尚书的孙廷铨也是大名鼎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则是现代人的典型。这里只对人们不太熟悉的赵执信和孙廷铨简要介绍。 颜文姜祠大殿外的柱子上刻着一副楹联:“配江河揭日月至诚如神,惊天地感社稷莫大于孝”,就是清初诗人赵执信的手笔。 赵执信,生活康雍时期,18岁中会试第六名,23岁担任山西乡试正考官,35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兼预修《大清会典》,在当时名动京师,当时的名士朱彝尊、陈维崧等非常欣赏赵执信的才华,“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本应顺风顺水飞黄腾达的赵执信因少年成名恃才傲物,性格孤傲,康熙二十八年秋,赵执信帮友人洪升完成《长生殿》剧本,在观看排演时被人弹劾,时值佟皇后国丧,赵执信因“大不敬”丢官去职,史称《长生殿》案件。当时有诗为赵执信惋惜感叹:“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削职还乡的赵执信四处游历,深感百姓生活之艰辛,写有1000多首诗,大都是现实主义作品。 与颜文姜祠有密切关系的,还有帝师孙廷铨。颜文姜祠的前院正中为正殿,俗称无梁殿,是现存最古老的无梁殿之一,该殿即为孙廷铨领衔重建。 在博山,提起孙廷铨,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孙国老,则无人不晓。其实,两人实为一人。孙廷铨明崇祯十二年考中举人;翌年成进士。后任过清顺治王朝的户部、兵部、吏部尚书,这就是被民间津津乐道的“三部尚书”。“帝师”称号乃康熙所赐。据称孙廷铨为康熙除鳌拜出谋划策,深得康熙恩宠,康熙亲政后,亲书“为帝者师”、“帝赉良弼”两匾额赠孙廷铨。孙廷铨学识渊博,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著作,其中以《颜山杂记》的学术价值最高。该书内容包括山谷、山泉、城市、乡校、风土、长城、物产、农民起义、遗文等,特别是物产部分,是极为珍贵的古代科技史科。 《颜山杂记》的物产部分有石炭、琉璃、铁器等篇。特别是《琉璃志》,仅2000余字,就把琉璃及其产品的成分、炼制过程、产品种类、制作工艺,及至阐明自己对琉璃的来源生成,摒弃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琉璃乃自然之物”而采纳宋代程大昌“铸石为器,古已有之”、“虽西域琉璃,亦用石铸,无自然生成者”的观点,写得有章有序,清清楚楚。《琉璃志》是一部系统而全面地记述琉璃工艺技术的科技文献,这对后来博山琉璃业的发展以及专家学者对博山琉璃的探讨与研究,都具有翔实可靠的史料价值。(马景阳 李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