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太谷秧歌玩起交响 原生态民间艺术带来活泼气息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文化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2月3日,《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成功演出后,又连续在天津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演出了三天。演出现场场面热烈,惯于欣赏昆曲、京剧等高雅大戏的京城观众,又从太谷秧歌身上感受了原生态艺术那活泼的气息。
    此次《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分为两部分。上半场是来自太谷的秧歌艺人表演的太谷秧歌传统节目。音乐会选出了传统秧歌剧中经典的剧目,通过“秧歌风情”“晋商恋情”“儿女欢情”“乡村谑情”4个篇章进行了表演。
    下半场是由作曲家王西麟作曲,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谭利华指挥,由北京交响乐团和山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联合演奏的《太谷秧歌交响曲》。乐曲具有浓浓的山西味、迷人的秧歌情,交响乐的创作充分挖掘了太谷秧歌的音乐特色,让它的魅力得到了进一步的传递。
    太谷秧歌好看,可对它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观众大都不了解。太谷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产生于山西晋中的太谷——明清时期商业发达的小县城,虽为县城,但由于它的富足和繁荣,却享有“金太谷”“小北京”“中国的华尔街”等美誉。
    作为草根文化的太谷秧歌,无论其生发、流变,都摆脱不了原有的特质,因而演出的剧目也多为反映民间社会生活的通俗易懂的小节目。“家住在太谷住沙河,北洸村搭起台台唱秧歌……”秧歌戏《看秧歌》记录了民国年间太谷秧歌的繁盛情况,说明了太谷人民生活的富足、民俗活动的热闹,还介绍了当时的秧歌艺人及其代表作。秧歌戏《上包头》、《回家》反映了商人行走天下的历史,同时也唱出了妻儿在家思念跑外经商丈夫的感情。秧歌戏《卖元宵》、《卖高底》则反映了太谷以及周边地区小商小贩的生活,买卖交易活动的繁盛恰恰说明了人民生活的富足。
    太谷秧歌在展现太谷风貌的同时,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京津两地的观众。首先,独特的方言、曲调展现了其不同的审美追求。方言既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标志,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比如鞋上的穗穗叫“胡才才”,其实“胡才”就是胡须,这一形象的比喻和使用习惯在别处是不常见的。再如,“喜欢”用的是“待见”,眉毛中间叫“眉棱凹里”,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同时太谷秧歌在艺术表现上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语音不同,腔调自然各异。太谷方言发声干脆,平翘舌合为平舌,咬字铿锵有力,这些特点在太谷秧歌的戏曲性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放大。一剧一曲的特点,使其形成了丰富的曲调,据研究有400个之多。更因演唱自由,各个艺人唱法不一,促成了其更为丰富的表现效果。衬词的灵活运用,使得演唱曲调更加迷人,如《偷南瓜》中的“得儿了丢咿达丢”已经成为了太谷秧歌中大量使用衬词的典型。
    其次,太谷秧歌自由活泼的表现形式,契合了乡村民众的需求。太谷秧歌中有单唱,有二人对唱,如《看秧歌》、《绣花灯》等;有表现剧情的作品,如《写状》、《断料子》、《游神头》、《小姑贤》等。另外,情趣化的内容增强了秧歌的情趣性和观赏性。如田间地头夫妻之间互相吵闹的情形,也以类似于打快板的形式出现在了太谷秧歌中,二人虽是在互相揭短谩骂,然而却充满生活情趣。《骂鸡》中王婆泼皮、刁蛮的形象,《结亲家》中的亲家母、老咸菜(亲家公)吝啬的形象,以及被长工戏弄之后丑态百出的狼狈样,让在场的观众无不捧腹大笑,拍手叫好。
    参加本次太谷秧歌演出的演员都是太谷各个职业私人剧团的优秀演员,他们有的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对于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现在秧歌发展遇到了困难,最严重的是演员年龄较大,多为四五十岁,演员断层严重;资金的不足也使得该项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难以很好地进行下去;新剧目的缺乏也是其面临的一个问题。幸好,现在太谷县人民政府对太谷秧歌较为重视,投入力度也较大。希望趁着此次在京津演出的机会,太谷秧歌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智联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