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但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却不多,南通的蓝印花布位列其中。南通蓝印花布艺人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坚守和不断发展,使这门艺术没有像在其他一些地方那样,由于各种原因而时断时续甚至消失殆尽。 艺术馆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集收藏、研究、开发、生产、展示、经营为一体的民营艺术馆,由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于1997年创建。2002年,南通市政府投入500多万元修建新馆,以支持吴元新对蓝印花布的保护和继承工作。吴元新担任馆长并负责艺术馆的全部运营。 环抱在翠竹、长廊、小桥、水榭之中的艺术馆,散发出一种古朴迷人的气息。许多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古旧精品是挂在廊道和展厅的墙面上的,平时用布帘子遮住保护着。这些风采各异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在这座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的艺术馆,受到了足够的尊重与呵护。正是由于日日与这些珍贵藏品所进行的无声对话与交流,吴元新的创作灵感持续地被激发着,蓝印花布的新品种也在艺术馆里不断被开发和创造出来。 据介绍,南通的蓝印花布崇尚素净之美,格调清雅和纯净,其造型图案一般是从历史上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普遍采用框架式结构与中心纹样相结合的组合形式。有的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更多是取材于动植物和花鸟组成的吉祥纹样。图案纹样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蕴涵着寓意,不少是利用了谐音和隐喻。各种图案的蓝印花有不同的寓意,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比如晚辈给长辈送礼,这礼品的包袱布往往会选“福寿双全”“鹿鹤同春”等图案;而作为男婚女嫁时所送的彩礼和嫁妆的蓝印花布,选择的图案往往是“吉祥如意”“和合二仙”等,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蓝印花布图案纹样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人们审美趣味的影响。南通是个南北文化交融,民间手工艺门类比较齐全的地区,木版年画、剪纸、木雕等都有悠久的历史。这些传统的图案经过蓝印花布艺人的吸收消化,往往会巧妙地出现在他们的新作品中。 一个传说 穿过弯弯曲曲的廊道,主人引领着我们参观精心布置的5个展厅,其中第一展厅为蓝印花布的起源和发展;第二展厅为南通蓝印花布古旧精品;第三展厅为南通蓝印花布工艺流程;第四展厅为南通蓝印花布外向开拓;第五展厅为南通蓝印花布创新与发展。徜徉于其间,仿佛徜徉于历史的记忆之中。 据展厅资料显示,蓝印花布之所以在平民百姓中流行,因为其染色取材的蓝草是遍地可拾的。民间利用蓝草色素染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当时曾写下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千古名言。 关于蓝印花布的产生,民间还有这么一种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他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两人就专门琢磨如何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猜想奥秘肯定在这种草上。后来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两位先生也就是传说中的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