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民俗事象。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对其加以分析,不仅有利于风筝的发展,而且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当代民俗文化的产生和形成,都是有益的。 一、民俗文化对风筝的巨大影响。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俗的社会现象。风筝,作为一民俗事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与诸多民俗事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这既表现在风筝的题材方面和扎制绘画方面,也表现在风筝的放飞方面。 动物是风筝题材的重要方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有。如:龙风筝、凤风筝、仙鹤风筝、孔雀风筝、鹰风筝、燕子风筝、鸳鸯风筝、蝴蝶风筝、麒麟风筝、狮子风筝、十二生肖风筝。鱼风筝等等。这些大量的动物题材的风筝的出现,应该说,与动物崇拜是分不开的。 例如,“龙,,风筝和“凤”风筝的出现,确切他说,是人们对“龙”和“凤”崇拜的具体体现。龙,是人们幻想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山海经》中有“应龙畜水”,“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知说。龙能给人带来祥瑞,具有变化的神力。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则把黄帝的形象和龙联系在一起。《左传·昭公十七年、记“太昊氏(伏羲)以龙纪,故以龙师而官名。”《补三皇本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阙里志·古冢》有“黄帝生寿丘”的记载。炎黄子孙便自认为是龙族,龙的后代,龙的传人。云南哀牢少数民族以“龙”为图腾标志,世代相续,皆身画龙,衣加尾,以示为龙的后人,龙还是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今天,人们仍以“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对“龙”的崇拜,产生了“龙文化”,便有了以“龙”为题材的“龙”风筝。 对于“龙”风筝的产生,有的人认为与某地的地理环境有关,这恐怕待进一步的考证。笔者认为,“龙”风筝的产生原因,首先应当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和“龙文化”的影响,否则,那么多地方都出现“龙风筝”,尽管造型有差异,该如何解释?凤又称凤凰。雄性为风,雌性为凰,素有凤求凰之说。删们幻想中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被认为是百乌“、衍”《百鸟朝凤”就是注脚。传说,凤凰出则雷霆不作,风调雨顺,天下安宁;善歌舞,性高洁,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隔疥平饮千能给人带来吉祥幸福。因此,凤凰成了人间祥瑞,以凤凰为题材制作风筝便是理所当然的了,直到人们仍以凤凰作饰物。 ‘蠢户障蛔:,据。山海经》记载,古代东方民族多以飞鸟为图腾。”谈勿与崇拜现象,至今达保留着、、人们以)。仙鹤,,象征吉祥,以仙鹤象征高雅华贵,以“鸳鸯:,象征爱情的坚贞圣洁,以鸽子象征和平等等。 另外,人们在计算年龄时,将十二地支各配一相应的动物名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动物崇拜现象,十二生肖所涉及的动物,自然成了风筝的好题材,一些动物的名称有吉利之辞,象蝙蝠有“福”的谐音,鹿有“禄”的谐音,鹿还是传说中的四灵之一,人们以蝙蝠和鹿为题材做成风筝,象征有福,财运亨通。 鸡有“吉”的谐音,鱼有“余”的谐音,人们以鸡和鱼为题材做成风筝,象征万事吉利,年年有余。把这些解释为动物崇拜现象,大概不算牵强附会吧。 动物崇拜,是信仰民俗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图腾信仰,一种是对动物精灵的崇拜,关于动物崇拜的起源,动物崇拜与人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人对动物的支配欲望,恩格斯曾经论述过:“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费尔巴哈也曾经指出:“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入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来说,就是神。”他还指出:“因为人爱动物和崇拜动物只是为了自己,人崇拜动物,至少当动物崇拜是一种文化史现象的时候,只是因为动物替人服务。”这些论述,对我们理解大量动物题材风筝的出现是很有意义的。 在传统风筝中,关于神话、鬼魂、神灵的风筝很多,有麻姑献寿、麻姑骑凤、八仙过海、魁星点状元、寿星、哪吁闹海、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鲤鱼跳龙门、钟尴、刘海戏赡、雷震子等等。 这些风筝,或取材子祖灵信仰中的神灵,鬼魂,或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的神话,或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无不和信仰民俗紧密相关。如,麻姑是神话中的女仙,晋·葛洪《神仙传》记:麻姑,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召,降子纂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相传她在蜂珠河畔酿酒为王母祝寿。因此,人们以麻姑作为美丽、长寿的象征。女性庆寿多绘麻姑的像,谓之“麻姑献寿”。寿垦,也称仍夏\一南极老人”,是司长寿之神。相传,凡见一面,下人安泰,故多崇把以祈福寿。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钟是棚信仰中的鬼魂,ih时,端午节人们多挂钟道像,以示“贫穷,叹邪赊祟。 婚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意味着独立家庭的出现,它的意义只暴么儿育女,繁衍后代。因此,求子乞嗣便成了婚俗的主次肉志箩、如:,在缝制新婚被褥时,要缝上大枣、花生、栗子,象泽溺幽溃子\铺床(炕)时,也撒上大枣、花生、栗子,撒帐时,往新绍身上撤的还是大枣、花生。栗子,都是为了早生多生。衣合秒很式歌中,唱的是“和台二人来相会,百子千孙福寿:多农)令月娶了新娘子,来年生下状元郎”/我将门帘高挂起,早主贵子早登科,,,还有“腆鳞送子”。”五子登科”、“早生贵子,儿女满堂,’等等:这种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和生育观,反映到风筝这一民俗事象中,就是“五子登科”凤筝,“戳膀送子”风筝。“仙鹤送子”风筝、“榴开百子”风筝、匀子于图:风筝的出现。风筝还是一些礼俗的极好“载体”。其中关于庆寿、贺喜方面的风筝就有数十种,祝福长者健康长寿的有老寿星风多、寿桃风筝、群仙庆寿风筝、麻姑献寿风筝。八仙庆春风筝。删风筝、百寿图风筝等等。天仙配风筝、牛郎织女风戮柳毅传书风筝、梁祝风筝、鸳鸯风筝、比翼鸟风筝、日月龙凤凤筝、龙凤呈祥风筝等等,则是用来表达对新郎新娘的良好“祝愿1祝愿新郎新娘恩恩爱爱臼头偕老,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谷属)人们不但将这些风筝送上蓝天,还精工细做,作为“寿礼”、“贺礼”相赠。 戏曲和年画等民间艺术对风筝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风筝的名字就是一些戏曲或年画的名字。很多戏曲和年画,在社会上流传多年,为人们所酷爱,将这些戏曲和年画的内容甚至名字移植于风筝,这是很自然的或者说是必然的。如“新春牛图”风筝。“鹤鹿同春”风筝,“吉庆有余”风筝等,从内容到名字都是年画的。“白蛇传”风筝、“许仙游湖”风筝、“红娘传书”风筝、“王小赶脚”风筝,“昭君出塞”风筝、“瑶池赴”会”风筝等,都和戏曲有着直接的关系。风筝与当地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和泥塑艺术也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风筝的绘画是地方绘画艺术的翻版,风筝的造型艺术和泥塑、雕塑等造型艺术一脉相承。如潍坊市杨家埠风筝,实际上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绘画艺术、民间泥塑的造型艺术和风筝扎制艺术的结合体,人们将印制好的木版年画,剪贴在捆扎好的风筝骨架上,一只风筝便成了。风筝这一民俗事象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有“南鹞北鸯”之说。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当地诸多民俗事象的影响,民俗文化和地缘关系的制约,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不仅表现在风筝的题材、造型、绘画、扎制工艺方面,而且也表现在放风筝的动机方面。如在万鸯竞飞的高空中,内行人一眼就分辨出哪是东方风筝哪是西方风筝,哪是中国风筝哪是日本风筝,哪是北京风筝哪是潍坊风筝。在我国,放风筝的季节还受着岁时节令民俗的影响,南方放风筝在重阳节前后,北方放风筝在清明节前后。至于放风筝的动因,又有不同,潍坊人放风筝图个吉利太平,京津人放风筝则有“放晦气”一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