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笙”,一个原始、古朴、神秘的云南双柏彝族祭祀舞蹈,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双柏县虎文化节,老虎笙表演。记者 陈昱州/摄 今年3月16日到18日,“2008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在楚雄双柏举行,节前,我们一行三人带着向往与好奇上路了。其实双柏除“老虎笙”这一祭祀舞蹈外,还有大锣笙、小豹子笙,称为“三笙”,但渊源更久,内涵更广的“老虎笙”备受瞩目,成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双柏县虎文化节,老虎笙表演。记者 陈昱州/摄 感受最原始的“三笙”需要在特定的节日即正月的“虎节”与六月的“火把节”,到“三笙”各自的发源地去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如此机会。这次双柏文化节上,记者也只是看到经过删节、演变的“三笙”。 作为传承、保护“三笙”的一种方式, “虎文化节”今后每年都将举行,作为国内民族民间舞蹈中独特的一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傩彝文化的珍存,相信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尝试中,找到原始与演变间的平衡点。 仪式:简缩版“三笙”集体亮相 2008年3月15日, “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开幕前一天,双柏县文化广场人山人海,作为当地的彝族人,这个时刻在他们心中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作为外地来宾,将要与传说中神秘、原始的彝族祭祀舞蹈近距离接触,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 点火仪式启动“三笙” 跳“老虎笙”之前要先举行点火把仪式——接虎。早在白天,就有许多柴火堆在广场上。双柏民族艺术团团长毕正良介绍,彝族是火的民族,“三笙”等所有祭祀舞蹈都以点火作为启动仪式,晚上10点,主持祭祀仪式的毕摩取到火种,交给当晚选出的10位身穿彝族服装、漂亮的“虎妞”用火种将火把点燃。然后,火光照亮幽蓝的天空,低沉有力的长号响彻夜空,演员、观众们围着火把跳舞欢唱。一切仿佛回到了远古,纯净、清新。 在“老虎笙”舞蹈之前,首先进行的是“傩面具舞”,据介绍此舞蹈是为了祭祖请虎,驱邪赶鬼。毕摩(“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是彝族中得高望重之人)带领的师公师母们戴着夸张的彩色面具,手持木棍“神仗”进行简单的舞动,主持仪式的毕摩最抢眼:他手中的神仗是羊头与蛇身的组合,“这是我驱邪的法器,做毕摩越丑越好,这样才能吓走鬼。”这位做了10多年毕摩、脸色黝黑的李俊笑着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