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话有俏皮生动的一面。大方的人,要说他“胎气”,小气的人,会说他“啬屁扣”。人长得胖不说富态,称作“长pu得了”,即“浑身的肉像米汤从饭锅里漫出来”。人瘦了也不说精干,叫做“长抽得了”。东西质量好就形容说“耐踹”。吃得偏偏能干活的说“耐驼”(像沙漠里忍饥耐渴,吃苦耐劳的骆驼)。 两个南京人相见:你是哪里人? 南京城区的方言,在东南西北都能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有时候两个南京人相互对话,都认为对方不是纯正南京人。 城北的下关话和市中心的话有小区别,而出了中华门,差异更加明显。江宁郊区的话和南京城区话就不是一个味了,所以江宁人说话常常被南京人说“土”。 同样地,江北的六合,江浦说话也和城区差别较大。江浦话“去”说成kei,而南京话则直接照普通话读成qu。有时候同一个字,在南京的不同地方,读音也不相同。 今天南京城区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会说纯正的南京话了,这一点就连南京人本人也承认自己说的是“南普”。而江宁,江浦等地还保留着比较正宗的方音土语,但是由于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的缘故,郊区人到了南京市区也会改说不纯正的带有普通话味道的“南普”,或者直接讲普通话。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过不了多久,这种正宗的南京白话就再也听不到了。 典型的南京话: “月头放卫星,月中吃半斤,月底鬼转经”。鬼转经,南京话中的意思为:找不到北。 二胡。意思是没有用、技术不行。比如说,你真是个二胡! 人五人六,意思是:人模狗样的,没大没小的 ‘啊是地呀’的意思是:是不是啊? 活丑,意思是:丢人 风的南京话读音为fen,车的南京话读音为cei, 干么丝啊,南京话含义是:干什么啊? 什么都带“子” 南京话在方言体系中是别有风味的,尤其是老南京的城南,流行着很多韵味十足的、大量带“子”字的词儿,生动、幽默、有趣。 日用品类:手捏子(指手帕)、挑子(汤匙、调羹)、锁腚子(钥匙)、肉案子(砧板)、拢子(油纸伞)、小划子(小船和桨)、小披子(紧靠房舍小席棚)。 日常生活类:害娃子(妊娠反应)、大肚子(怀孕)、作月子(分娩、产假)、抓方子(去医院求诊)、打摆子(患疟疾)等。 食品类:洋柿子(蕃茄)、毛豆米子(剥出来的青毛豆)、浆子(豆浆)、酸子(醋)、鲤鱼拐子(小鲤鱼)、鲫鱼壳子(小鲫鱼)等。 人的代称:公鸡头子(小男孩)、老巴子(最小的子女)、毛窝子(男孩)、脸盘子(脸蛋)、嘴皮子(指口才)、舌根子(乱搬话)、猪脑子(形容人笨拙)等。 人际关系,诅咒别人的:吵窝子(吵架)、靠膀子(依附别人)、玩点子(用计谋)、醋坛子(争风吃醋)、老油子(为人刁钻滑头)、猴子(调皮、精明)、舌搭子(喜欢唠叨)、小刀子(算计别人)、死痞癞子(无赖)、鸡肠子鸭肚子(小心眼)、捣脊背子(被人咒骂)、兴得一头一脸核子(头上长瘤,高兴得过头了)、老牌子(老资格、经常性的)、翘辫子(形容人猝死)等。 丰富多彩的“子”字还被嵌进歇后语,就更为风趣,如公鸡害嗓子——不能啼(提);疤眼儿照镜子——自找没趣;耳朵磨出老茧子——不要听;你真是个二半吊子——做事没准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