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冷漠与医患矛盾激化 儒家网社评 近几年,医生和病患之间的矛盾不断,最近又有身为教授的文人与医生发生矛盾,我们在一边倒的谴责所谓的“医闹”的时候,不免也会想到医生这个职业的职责所在。 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称赞医生时最爱用四个字:“妙手仁心”。其中,妙手指的是技术,这是一个好医生的基础,而仁心则是更为根本的、更高一层的要求。这里所谓的仁,即是儒家对于医生内在德行的要求,不外乎两层含义,一是孟子所谓的“恻隐之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即是不忍人之心,即是先天的不忍面对人的痛苦,这是仁的德行的发端。 医生所面对的,都是被病痛所折磨的患者。现代医学的发展愈发将病人看作是一架破损的机器,目的在于修复,恢复器官或机体的功能,而身为患病主体的人,以及最为根本的病痛所带来的折磨则被视而不见。此时,强调医者的仁心,则是希望好的医生能够对患者心生恻隐,切身的感受患者之病痛,而非麻木不仁,将医病看作与修车一样的活动。 其次,则是能行“忠恕之道”,推己以及人。医患关系其实是最不平等的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二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普通人与专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在享用各种科学成果的同时,却对于其中的原理一无所知。这一点在现代医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病人在面对医生时,因其对自身病情的彻底无知而成为彻底弱势的一方。此时的医生,如果能够推己以及人,考虑到病人最需要的是获知自己的病情,能够在繁忙的诊疗过程中,多解释几句,对于病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安慰。回顾近来诸多医患纠纷,医生对于患者病痛的冷漠,对于患者需求的无视,大概是促成事件发生的一部分原因。 中国人对于医者仁心的期待,其实并不需要医生拥有多么高尚的道德,居高临下施惠于患者,而是期待医生能够保持一颗敏感的仁心,将自身看作是与病患平等的人,推己以及人,在互相平等的关系中,体味对方的需要。 当妙手一步步因科技的发展愈发进步的同时,也许仁心才是身为一个医生弥足珍贵的品质。 【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