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先生思想大旨与中国儒教复兴前景 ——在儒士社网络会讲上的演讲辞 作者:慕朵生(中国儒教网站长) 时间:西历2011年12月31日 诸君: 晚上好!我是中国儒教网站长慕朵生。 值此西历新年前夜,我们通过网络聚在一起,共同学习蒋庆先生思想,祝愿中国儒教复兴,具有特殊意义。 大家都知道,就在此时间,我们的国家元首正在通过电视直播向全球华人发表西历新年贺词,这种现象已经持续数年,令人费解。因为,吾国是一个具有六千五百年文明史、泱泱十三亿民众的大国,国家元首发表西历新年贺词,而不是在本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发表新春贺词,于情于理都有很大欠缺!所以,我曾建议,请国家元首在除夕之夜,穿上汉服或国服,向全球华人发布新春贺词,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大家都知道,就在前几天,我们的许多同胞兴高采烈地过了一个所谓的“圣诞节”,这种现象正呈愈演愈烈之势,同样令人费解。因为,不信耶教的人痴迷于过耶教的“圣诞节”,对本民族的圣诞节即孔子诞辰节,却不加参与,甚至激烈反对,于情于理更是欠缺,可谓是“东邻之子呼西邻之父为父”!所以,我曾建议,凡我同胞,尤其是不信耶教的同胞,要过中华民族的圣诞节,不要掺和耶诞节,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但是,上述类似建议,即使不是空谷足音,也很少有人支持和践行。这是我们这批志于从事儒教复兴事业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百余年来,以儒家、儒学、儒教为主导、主干、主流、主体的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在革命化、市场化、世俗化、现代化尤其是西方化的颠覆、解构、批判、质疑之下,已然全盘崩溃,荡然无存,国人沉醉于“欧风美雨”之中,流连忘返,久假不归,彻头彻尾变成了黄色皮肤、白色内心的“香蕉人”。只有那些往圣先贤用生命和智慧凝练而成的经典,还蜷缩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布满灰尘,无人问津。如此大好河山,如此辉煌文化,如此优雅民族,沉沦堕落至于不知自己何在、何为、何是的地步,让人伤感无限,悲痛莫已。我们不仅要问,苍茫九州,何处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 幸运的是,值此礼崩乐坏、学绝道丧之际,有得一人,以“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大气概,以悲天悯人淑时济世之大情怀,承孔孟之道,述阳明之学,原始反终,拨乱返正,使圣道王心复明于天下,中华文化大振于时今,开启了中国回归、儒教复盛的历史进程,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拨云见日,倒转乾坤。此人,即是我们大家所尊敬的蒋庆先生。前几天,著名儒者秋风先生说,蒋先生乃当今中国五大思想家之一,引起一些人的讥讽,以为赞誉太过。实际上,在前不久的一次儒学会议上,我曾提到,康有为先生百年以来,中国思想界,蒋先生一人而已。意思是说,百余年来,有蒋先生一人,中华文化就不算空度和失败,就不再寂寞和沉沦,就不会西化和虚无。秋风先生是当时是赞同我这个判断的。 下面,首先就我所了解的蒋先生其人做一简单介绍。 蒋先生字勿恤,号盘山,一九五三年生,籍贯江苏徐州,出生、成长于贵阳。初中毕业后在工厂里做工人,凡四年。后应征入伍,三年后退伍。此时“文革”结束,高考恢复,遂于一九七八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习法律之学。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一九八八年,调至深圳行政学院供职。二○○一年,申请提前退休,在贵州修文县阳明先生成道之地龙场附近的盘龙山中,建阳明精舍,以承续光大儒教为己任。我常说,贵州偏远,归化较晚,然五百年前有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现有蒋先生建阳明精舍,又有张新民先生办中国文化书院,复有仁和兄创儒士社,大有功于圣贤! 蒋先生之学,其初可用“泛滥百家”一词概括。行伍期间体认青年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继而对西学颇感兴趣,翻译西洋著作数种,又钻研释教、道教、耶教义理,一度倾心耶教,尝谓自己“一只脚已经踏进了耶教的大门,但终觉于情未安”,更广泛阅读诸新儒学大师之著作,并曾谒访梁漱溟先生,深受鼓舞,最终安于儒教之学,以之为生命学问之依归。我曾问蒋先生,是否亦有类似阳明先生那种一夜之间、幡然悟道的经历?蒋先生答曰: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期间的痛苦与焦虑,不可以言语道。我想,蒋先生思想上的这种艰难的蜕变,或许正是迷失百年之久的中华文化,从歧出到复位异常艰难的一种生动体现。 蒋先生的思想,综罗百代,体大精微,非经年潜心学习,难有真切体会。就我个人粗浅的体会而言,蒋先生思想及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发扬“学在民间,道在山林”传统。绝不迎合,绝不苟且,集中体现就是以一人之力创办阳明精舍,特立独行,守死善道,阐幽发微,弘扬圣教,极大地彰显了儒家道统的神圣。 二、坚持“独尊儒教,批判百家”原则。绝不妥协,绝不退让,举凡中西马思潮、左中右学派、释道耶宗教,凡是与儒家义理相抵牾者,一概予以批判,即使有积极意义的古今中外之学术,亦只许以百家学之地位,决不给予僭越“王官学”之机会,有力地维护了儒家道统的尊严。 三、提出“内圣外王,两行不悖”主张。认为儒学有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之分,心性儒学以孟子儒学和宋明儒学为代表,是内圣之学,政治儒学以公羊儒学和两汉儒学为代表,是外王之学,两学皆得孔子之一体,各有价值,并行不悖。考虑到千余年来,心性儒学偏胜,政治儒学冷落,特别是时下治国理政和讲学论政者,只知依傍现代西洋政治之学,不知传统儒家政治之学,故本麟经、宗公羊、循董何,隆礼重法,因时起义,力倡王道政治,力辟西洋政治,厥为对儒学发展之绝大贡献,亦必为天下政治之光明归趋。 四、设计“儒教重建,儒教宪政”路径。 (一)关于儒教重建路径。 近世以来,人们囿于耶教的宗教模式,否认儒教是宗教,这是极大的误解。蒋先生认为,儒教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是一种不同于耶教模式的宗教。事实上,儒教是自伏羲画八卦六千五百年以来中国不言自明的国教,圣王合一、政教合一、道统学统合一是儒教的本质特征(按:我曾提出,天人合一、圣王合一、政教合一、知行合一,是儒教的基本特征)。鉴于近代以来儒教遭到极大破坏,国人没有了共同的文化共识和精神信仰,导致中国政治合法性、社会规范、生命信仰以及情感慰藉等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所以必须重建儒教。路径有二:一是拨乱返正,复古更化,在宪法层面和政治层面,将儒教上升为国教即王官学,同时不排斥其他宗教的存在,但只许以百家言的地位,此即儒教重建的上行路线;一是建立“中国儒教会”,将之作为中国当下多元宗教中的一支,但与其他宗教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儒教的政治形态、社会形态、生命形态、教育形态、慈善形态、财产形态、教义形态、传播形态、聚会形态、组织形态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设想。 (二)关于儒教宪政路径。 “时为大”、“政为大”是儒家的两大传统。蒋先生以为儒教是中华文明的主体,宪政是落实儒教的保障,故在政治儒学方面深入挖掘,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儒教宪政自上而下的“五统”理论体系,即道统→国统→法统→政统→治统,并设计了相应落实的方案,即“太学监国制”代表道统,“虚君共和制”代表国统,“儒教司法制”代表法统,“议会三院制”代表政统,“士人政府制”代表治统。 一是“太学监国制”代表道统。在儒家传统中,道统高于一切,儒教宪政必须突出道统,保证道统制于人而不受制于人。中国具有悠久的、独特的学治传统和学治精神,大儒、通儒往往是道统的传承者、捍卫者和阐释者,而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具有丰富的政治功能。所以,设计“太学监国制”,负责阐释道统和监理国家,具体体现在,太学具有国家最高监国权、最高养士考试权、最高礼仪祭祀权、最高罢免权、最高仲裁权、最高维持风俗权。 二是“虚君共和制”代表国统。在儒家传统中,“国家万世一体”,今之国家即祖宗之国,亦是子孙之国家,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朝代可以更替,政府可以更换,唯独国家换不得、替不得。同时,君主制是世界上亦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国体形式,也是国家历史延续性最直观、最稳定、最有效的体现形式。所以,设计“虚君共和制”,具体就是改“衍圣公”为“衍圣王”,作为中国的君主,代表中国的国统,负责象征性的政治外交职权和实质性的宗教文化性职权。 三是“议会三院制”代表政统。在儒家传统中,王道通三,即通天地人,王道政治须具有超越神圣的合法性亦即体现上天的合法性,具有历史文化的合法性亦即体现地的合法性,具有人心民意的合法性亦即体现人的合法性,此即《中庸》上所说的“王天下有三重,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所以,设计“议会三院制”代表政统,即由精通义理的儒者组成通儒院体现超越神圣的合法性,由历代圣贤名人的后裔组成国体院体现历史文化的合法性,由庶民百姓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庶民院体现人心民意的合法性,三院共同组成议会行事立法权力。 关于除“儒教司法制”代表法统和“士人政府制”代表治统,蒋庆先生还没有详细的文字阐释落实到文字之中。就我个人想法,“儒教司法制”可能是要建立类似美国的最高法院,负责解释儒教宪法,并仲裁议会三院争执。至于“士人政府制”代表治统,这个不难理解,中国自秦代以来,即是实行“士人政府”,传统悠久,资源丰富,关键是如何设计和细化而已。 此外,蒋庆先生力主“以中解中”,即“以中国解释中国”,用我的话说,就是要“汉话汉说”,不能“汉话胡说”,意思是要用中国文化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回应中国问题,阐释中华文化。否则,中国学者永远只能做西洋文化的留声机,鹦鹉学舌,邯郸学步,最后忘记了何为中华文化,甚至迷失了自己。特别是,或以为蒋先生特重政治儒学,而于心性儒学有所疏忽,或不擅长。恰恰相反,蒋先生私淑阳明先生,于心性儒学有极高深之造诣,唯感于政治儒学萧条,而特于该领域用大功力、作狮子吼而已。 总之,蒋先生思想系统周延,博大精深,特别是纯而又纯,正而又正,是中华文化一阳来复、贞下起元的标识,是儒教重建、儒学复兴的旗帜。遗憾的是,在被西洋文化和流俗文化遮蔽了的今天,很多学者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特别是用中国方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把蒋先生的观点,尤其是关于政治儒学的观点,视为非常可怪之论,横加指责,肆意诋毁。不过,正如颜回当年评价孔圣思想所说: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蒋先生思想精义,岂陋儒所能识之者载!道不苟行,待乎其人而已! 以上是我对蒋先生思想和贡献的一点简要概括,纯属个人心得,定是挂一漏万,如有不妥,请诸君批评。此前,仁和兄曾反复交代,以为今晚参加网络讲习的诸君,多为在校大学生,对儒家义理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命我讲得浅点。但是,囿于个人能力有限,我对蒋先生思想体会还不是很深,无法讲得通俗易懂。今天参加讲习的诸君中,相当一部分人会在春节之后奔赴修文开展支教,并会拜见蒋先生,即使不参加支教的人,也都有志于复兴儒教事业,肯定会继续学习和体会蒋先生思想,并会有自己的心得。去修文支教,既可以磨练心性,服务社会,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机会难得,希望大家好好把握。 我经常说,中国目前缺的不是儒学的知识,而是对儒学的信仰;缺的不是教导别人的学者,而是知行合一的儒者。我衷心希望,作为一个真正的儒者,诸君不仅要能坐而论道,更要能起而行之,以“我之所在即道之所存”、“我之所在即教之所在”的精神,勇敢地承担起弘扬圣教、归化人心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为儒教的伟大复兴精进不止、奋斗不息。 在这里,我愿用蒋先生所撰两幅对联作为结尾,大家若去阳明精舍,可能会看到它们。一是题在俟圣园,上联是:山中明月,照我读麟经,五千年往事胸中翻滚,赖王心断截,天元正始道在是;下联是:林下清风,伴人观鸟迹,九万劫洪荒性里收尽,依圣学安立,知体培根命归焉。一是题存心斋,上联是:为道须枯槁一番,刊尽声华,从此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下联是:存心要静默终日,养全性体,而后风清云淡,山峙川流。 最后,希望大家有时间登陆中国儒教网,浏览相关资讯,并到儒教复兴论坛注册发言,与诸同道切磋琢磨。 值此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在此祝愿诸君龙年吉祥,也让我们共同祝福儒教事业龙腾虎跃。 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