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吴亚波】读经孩子的出路是什么?——国学教育问答(四)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吴亚波 参加讨论
吴亚波

    作者简介:吴亚波,字廣毅,男,西历1986年生,陕西咸阳人。2006年开始从事民间读经教育推广活动,2014年出版教育文集《为什么要读经》。曲阜崇儒学堂创办人暨堂主。
    


    
    读经孩子的出路是什么?
    ——国学教育问答(四)
    作者:吴亚波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六月初八日己丑
               耶稣2017年7月1日
    31、提起“教育”,很多人都觉得冷冰冰的,那读经教育的温暖体现在哪里?
    

    
    教育之寒冷与温暖,并不取决于教育之内容或方法,而在于施教者。方法为内容服务,内容为目的服务,而施教者则是方法内容的具体落实者,或如春雨化物润物无声,或如雷霆万钧摧枯拉朽,或如僵化教条两个凡是,受教者之感受自然有天壤之别,故决定权全在施教者之智慧!
    32、愿意从事一辈子“读经教育”的老师,所追求的生命价值是什么?
    目前从事读经教育的老师很多,层次不同,其追求为何,是否终生致力于此,吾人亦不得而知。然考诸史记,如孔、孟、朱、王这般终身从事“读经教育”的老师,必然是以天下大同为最高追求,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之乐,以传承圣王之道为己任,纵一时世衰道微,也是以道殉身,守先待后。
    33、怎样成为一个有活泼泼心灵的读经老师,以带出一群有活泼泼心灵的学生?
    以孔子为师,学习圣人,思悟圣人教学之法。然总纳其要,若于道有所体证,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至于形式上之方法,则不必刻意求之,当下尽心即可,不然画虎不成反类犬。
    34、如何让小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阳明子有言:知之深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故知行合一是结果,如何达成此果,要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故或启发引导,或循循善诱,使学生于道心中有真觉悟,真知解,自然会体用不二,而为人师者,用心处正在此也。
    35、读经孩子的出路是什么?
    接受读经教育的孩子大概可分为两类,一者以读经为基础教育而阶段性学习之;二者以读经为终身志业而长期学习之。前者在完成读经基础教育后,步入专业教育即可,与一般体制学生之学习轨迹大体一致;后者既以此为终身志业,日后便从事与之相关工作即是。
    36、在这个拼爹的社会,学国学有何用?
    古人云:积德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所谓拼爹,不过是指那些有殷实家业背景的子弟,无需多少努力便可实现“成功”罢了。然只有通过读经,懂得“素富贵行乎富贵”之理,方可保此家业长盛不衰,不然难免如老子所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至于一般人,既然生长于普通家庭,无爹可拼,将奈何?唯有凭借后天努力提升品学,经营人生,创造价值,赢得尊重。然若是因家境贫寒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亦为上天所厌弃,该一生忧贫,而后其子孙亦作此想。
    37、读经的孩子会不会太死板?
    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难道不应该固执死板一些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上,难道不应该灵活一些吗?古人讲守经达权,所以问题不在死板还是灵活,而是看在什么事上。读经孩子以经为体,以史为用,古今圣贤智慧,历史教训,集中一身,自然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38、读经的孩子迷茫怎么办?
    人生总有迷茫时,如同人生总会生病,生病了找医生看病,迷茫时找师长指引即可。
    39、经典对于家庭,学校,社会有什么作用?
    与其说经典于上述三者有何用,毋宁说经典中所承载的道理于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人有何用。简而言之,明伦尽份四字足矣。家庭中,父母、子女、夫妻、兄弟等各应如何恪尽本分,需要通过学习经典得知;学校中,教师、学生各应如何恪尽本分,需要通过学习经典得知;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该如何各司其职,恪尽本分,同样需要通过学习经典得知。经典之教,就是教人明白在不同名位上,如何克尽厥职,以尽厥心。
    40、如何给孩子选择读经学堂?
    懂教育之人,则依据对教育之认知,选择与自己理念相符之学堂师长即可。至于不懂教育之人,要么自己用功弄懂读经教育应然之理,要么凭运气吧!不过也可以有一个底线,即把孩子整体的身心状况是否健康愉悦作为评价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