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吴钩】明朝与清朝的皇权制度比较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吴钩 参加讨论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历史研究者,认同儒家宪政主义。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重新发现宋朝》(九州出版社2014年),《中国的自由传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明朝与清朝的皇权制度比较
    作者:吴钩
    来源:“今日头条”网站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六月廿七日癸丑
          耶稣2016年7月30日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明清可谓是传统皇权制度专制程度最高的历史时期。那么如果将明王朝与清王朝拿出来比较,究竟哪一个王朝的皇权制度更加专制一些呢?
    1、明代皇帝,从朱元璋开始,对士大夫表现出极大的不尊重,廷臣被打屁股是常有的事情(有意思的是,明代士大夫冒死进谏的劲头非常强大)。清代打大臣屁股的事情少得干了,但大臣在人格上更矮化,满臣自称奴才,汉臣则连称奴才的资格也没有,“多叩头、少说法”,这是大清官场的流行风气。明朝在肉体上羞辱士臣更厉害一些,清朝在精神上奴役士臣更高明一些。
    2、明代废宰相,设内阁,内阁只不过是皇帝的文秘与顾问班子,无决策、行政之权,非政府首脑,六部直属于皇帝,旧制中“权归人主,政出中书”的分权结构不复存在。清代闲置内阁,尊其位削其权,另设军机处,军机处的性质还是皇帝的文秘与顾问班子,人主乾纲独断。但明内阁犹有封还诏命之权,军机大臣却完全是皇帝的肉喇叭。在中枢权力设计上,清王朝的专制程度甚于明王朝。
    3、明代的皇位继承,需遵循礼法,朱棣夺侄儿皇位,命方孝孺草拟诏书,孝孺拒不草诏。朱棣认为他当皇帝是“朕家事耳”,但这一“家天下”的论调,明儒是不予承认的。万历帝想立他宠爱的郑贵妃所生皇子(非长子)为皇储,为大臣所反对,皇帝与大臣抗争多年而不能如愿。清代皇帝却发明了“秘密建储制”,究其实质,这是将“国本”当成了皇室的私器,从此皇位的继承既不受礼法约束,也不容士大夫置喙,全凭在位的帝王说了算,他说传给谁就给谁;他要谁为大阿哥,谁就是大阿哥。
      
    4、明代尽管皇权高度集中,毕竟还保留了若干具有约束皇权性质的制度,如六科给事中尚有“科参”、“封驳”之权,即皇帝诏书必下六科,给事中如果持反对意见,可以驳回;清代虽设给事中,但对朝廷诏旨已无权封驳。又如,明代尚有“廷推”之制,即高级官员的任用,须由吏部尚书会同其他大臣,经过协商提出若干候选人,提请皇帝择用;而清代的用人大权,则全归皇帝。用乾隆的话来说,这叫做,“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康熙)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
    5、明代之前,虽也有皇帝安排耳目刺探官僚隐情的特务动作,但明代则将特务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设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为皇帝的耳目与爪牙,臣民稍有异动,即被厂卫获悉、擒拿。特务政治的黑暗程度远超前朝。除了传说中的“血滴子”,清朝似乎没有像明代锦衣卫那样的特务组织。但清廷设立密折制,给予一定品秩以上的官员相互告密的特权,又发明廷寄制,皇帝诏命不需要扬之王廷,而是秘密快递给当事官员,皇帝与官员实现一对一的单线联系。密折与寄廷制度比明代的厂卫制度少了血腥,但更阴险,权术略高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