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宋朝人是怎么培养子女的才艺的 作者:吴钩 来源: 选自吴钩著《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十七日丁酉 耶稣2017年9月7日 不要以为只有今天的家长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古人其实也一样。比如说宋朝吧,即使是收入微薄的穷人,也会从日常开支中挪出一点学费,供子女上学,有北宋大学者富弼的话为证:“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挪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京城有的人家,孩子才几岁大,父母就教他曲艺。有个小男孩,还在母亲怀里吃奶时,听到音乐响起,便能捻手指按节拍,不管多难的曲子,从未出错,“都市观者如堵,教坊伶人皆称其妙”。这孩子既有音乐天分,家长又因材施教,便熟能生巧,“盖宿习也”。 也不要以为宋朝只有男孩子才有权利入学读书,很多人家也很重视对女儿的培养。宋人魏泰说:“近世妇女多能诗,往往有臻古人者。”女子能吟诗作词,当然表明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这里头最著名的就是“文艺女神”李清照了。李清照父亲是北宋名臣李格非,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为宰相王珪之女,可谓是典型的书香世家。李清照从小就接受优越的艺术熏陶与文化教育,难怪她博学多才,不但诗词写得好,对金石书画也颇有研究,而且还是一位茶艺高手。 南宋前期还有一位才女,自号“惠斋居士”,人们说她是“李清照第二”。她是尚书胡元功的女儿,名唤胡惠斋,自幼“俊敏强记,经史诸书略能成诵;善笔札,时作诗文亦可观;于琴弈写竹等艺尤精”。总而言之,琴棋书画,样样皆精。后胡小姐嫁给了士大夫黄子由。 从这几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宋朝女子接受的教育,除了一般的品德与文化课程之外,琴棋书画等才艺教育也很重要,此外还有茶艺、厨艺等技术教育。宋朝人之所以比较注意对女儿的培养,是因为那时候人们认为,女孩子也应当知书识礼,有文化教养,不要粗鄙无文。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鬼话,要到明朝时才出现,宋朝人还没有这样的偏见。 一般人家也相信,将女儿培养好了,女儿长大了也容易找到一个好夫婿。宋朝才女王琼奴,常山人,二岁时父亲病逝,母亲童氏带着琼奴改嫁富翁沈必贵。沈必贵膝下无子,对琼奴视同己出,宠爱有加,给女儿聘请了最好的老师,给予她最好的教育。琼奴十四岁时,“雅善歌词,兼通音律,言、德、工、容四者咸备,近远争求纳聘焉”。不用上“非诚勿扰”节目,远近好人家都争着托媒人上门求亲。 琼奴的继父毕竟是富翁,有经济条件培养女儿。宋朝还有一个小名叫做英奴的女子,出身卑贱,出生于英州(今英德),后来父亲去世,随母流落于潭州(今长沙)。才八岁大,母亲又撒手而去,寄养在竹器匠张文家。一日,官妓丁婉卿路过张家,见英奴貌美而聪慧,便想收养为女儿,好好培养她,日后就是一位大明星了。——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先说明一下,宋朝的官妓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妓女,而是歌伎,相当于今天的女歌星。 丁婉卿便请张文吃饭,也不谈收养英奴的事,几日后又送来一笔钱给张家。张文跟丁婉卿说:“我是穷苦人家,市井小工,受您大礼,无以为报。您有什么事,请直说。愿尽愚图报,少答厚意。”丁婉卿说:“我爱英奴容色,如果你愿意让我领养她,不但今日有重酬,异日亦获厚利。”就这样,丁婉卿将英奴领走了。 此时英奴十岁,已经懂事,知道丁婉卿想培养她当歌星,但她心里十万个不愿意,因为宋朝的歌伎虽非后世妓女,但社会地位并不高,这点不像今日的女明星。所以成天大哭:“我孤苦一身,流落万里,势力微弱,年龄幼小。无人怜救,不得从良人。”不过丁婉卿对她很好,“若慈母之待婴儿”,不但给她锦衣玉食,还教她音律、书画、诗词诸般才艺。 到英奴及笄之年,已是大美人一个,“肌清骨秀,发绀眸长,荑手纤纤,宫腰搦搦,独步于一时”;她又生性敏慧,“解音律,尤工诗笔”,所以潭州的社会名流举办宴会,都要派人用宝马香车来请她过去唱歌。酬劳之丰厚,自不待言。 英奴因生父姓谭,便取艺名“谭意歌”,看这名字,就可以想见其才情。一次意歌在名流聚会上认识了潭州茶官张正字,一见倾心,私订终身。期间经历过一番悲欢离合,最后两人又重逢于潭州,有情人终成眷属。张正字纳彩问名,礼聘意歌,婚后带着她赴任京师,公主与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意歌“治闺门,深有礼法,处亲族皆有恩意,内外和睦,家道已成”。后意歌“生一子,以进士登科,终身为命妇。夫妇偕老,子孙繁茂”。 谭意歌有幸福的人生归宿,应感谢养母丁婉卿对她的悉心栽培。若无丁婉卿教她才艺,带她进入社会名流的社交圈,她便没有机关结识夫君张正字。 也有一些人家,之所以尽心要将女儿培养成材,是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够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帮着养家。南宋时浙江一带,有一种比较奇特的风气:寻常市民若生了男孩子,都不怎么高兴;要是生了女孩子,则视为掌上明珠,倍加呵护,“随其姿质教以艺业”,如棋道、琴艺、歌舞、茶道、书画、服装设计、厨艺。女儿长大后,便可以凭着一身出色的才艺,有机会被官宦之家或大户人家雇佣为“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堂前人、杂剧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厨娘”。这些名目,都是当时比较风光的职业,收入很高。其中厨娘排在下等,但尽管如此,厨娘雍容华贵的气势,也绝非寻常人家可比。 曾有一位太守,休假在家,想起京都厨娘“调羹极可口”,便托朋友在京城物色一名厨娘。未几,朋友找到一厨娘,“其人年可二十余,近回自府第,有容艺,能书算”。几天后,这厨娘到了,但在距城五里的地方停下来,遣脚夫送来一封告帖,“乃其亲笔也,字画端楷,历序‘庆幸,即日伏侍左右’,末‘乞以四轿接取,庶成体面’。辞甚委曲,殆非庸女子可及”。太守不敢怠慢,派了一顶轿子前往迎接,“及入门,容止循雅,翠袄红裙,参视左右,乃退。”这样的厨娘,连太守都深深折服。难怪江浙人家都想生个女儿好好培养。 宋朝社会涌现了很多出色的女词人、女画家、女医师、女茶艺师、厨娘,还有一些女童甚至参加了科举考试,这跟宋朝人家比较注意培养女儿的才艺与文化知识是息息相关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