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秋风】人心推动国学进学校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姚中秋 参加讨论
姚中秋

    作者简介:姚中秋,笔名秋风,男,西历1966年生,陕西人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弘道书院山长。著有《华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海南出版社2012年)《重新发现儒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国史纲目》(海南出版社2013年)《儒家宪政主义传统》(“儒生文丛”第二辑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嵌入文明:中国自由主义之省思》(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为儒家鼓与呼》(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论语大义浅说》(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孝经大义》(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等,译有《哈耶克传》等,主持编译《奥地利学派译丛》等。
    


    


    人心推动国学进学校
    作者:秋风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3年10与31日
    本学期,包括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内的数十所中学的高中生,开始使用来自台湾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教材,由中华书局引进的台湾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本身是两岸文化交流之盛事,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更化之开端。
    针对传统文化教育进学校之趋势,我在微博上说过一句话:“中国教育终于回归正道”。不久前,弘道书院召开第一届儒家公共政策论坛,其议题是教育,因为儒家最为重视教育,我为论坛确定的主题是“教育之更化”。更化,不仅意味着制度之变革,更需要精神、原则之调整。
    教育为什么需要更化?因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偏离中国教育之正道。
    儒家不是宗教,而以教育为本,因此,当儒家在中国文明中获得优势地位,就带动中国教育之发达。传统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全世界最为卓越的,其目标是人文化成,养成君子。然而,到二十世纪初期,这一卓越的教育体系遭到鄙弃。为寻求现代化,寻求富强,中国现代教育走上实用主义的方向。传统教育体系被摧毁,全盘引入西方教育体系:单纯的技术性知识传授。
    这样的教育体系建立百年,其两大致命缺陷日益显著:第一,没有承担传承中国文明之责任。这个教育体系不向学生教授中国文化,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自己的祖先缺乏温情与敬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茫然不知,反而以一种莫名的傲慢,对传统横加指责。今日社会,对传统完全无知而喋喋不休地反传统者,比比皆是。
    第二,此一教育体系放弃了养成君子之责任。传统教育以养成健全人格、成就君子为目标。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则专注于技术性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最基本的礼仪教育,没有文明的熏陶。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智力或许不错,然而,普遍缺乏君子意识,缺乏公共精神。
    经过几代人的积累,终于,我们深陷于这个现代教育体系造成的大问题中:人的野蛮化,人际关系的粗鄙化,社会普遍的焦虑不安,文化传承之大规模断裂。凡此种种,皆由于教育之偏离正道。
    然而,否极则泰来,正是在人文扫地的境地,人心苏醒了。
    人终究是人,没有人愿意永远生活在粗鄙的状态,没有人愿意永远生活在相互不信任的关系中。人总是渴望健全、饱满、优美而高贵的生命状态。文化造就这样的生命状态。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人们发自内心地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推动最为普通的中国人不约而同地回向中国传统文化,由此而有了过去十几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自觉,当然立刻波及教育领域。大陆开放对台旅游,则大大地助推了一把传统文化教育的复兴。在台湾同胞身上,大陆人看到了温良恭俭让。大陆人不得不反思:台湾同胞的温良恭俭让,原因当然很多,但最为直观的原因是,台湾教育体系始终具有文明传承意识。教育界、出版界立刻筹划引入台湾的中国文化教材。台湾教材直接刺激了大陆自编国学教材的出现。
    也就是说,中国文化进入教育体系,是中国人心苏醒、文化自觉的产物。在此过程中,有识之士从社会层面上极力推动,其中艰难,不为外人所知。目前的国学教材只是零星地进入极少数地区的极少数学校,绝大多数孩子仍然被无助地抛弃在知识传授、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既不能具有君子自觉,也不能具有文化自觉。
    因此,教育需要更化,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政府的教育理念,需要根本调整。调整的原则显而易见:打破知识传授迷信,学校必须传承中国文化,教育必须养成君子人格。不如此,则中国人就永远难有健全、饱满、优美而高贵的生命,即便十分富有。推动教育更化,就是每个关注自身生命状态的中国人的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