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颐”卦随感 作者:孙铁骑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一月三十日庚寅 耶稣2016年1月9日 “颐”者,养也。人之所养,有养于生命内在,有养于生命外在。生命之内在为内时空,形而上者也,无形也,生生也,可修证而得,却不可以言说思议而把握者也。生命之外在为外时空,有形、有坏、有灭者也。是故养于内者,修炼内时空而合于生生之道,得生命之恒久也,是为养正。而养于外者,“憧憧往来,朋从而思”于外时空,离于生生之道,沦而为形下之器,悖于孔子“君子不器”之宗旨,而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之无常苦痛,是为所养不正。故“颐”卦,示人以如何养正之卦也。 欲养生命之正,必先知生命损益之道,贞正于内时空,避外时空之损而行内时空之益,方为生命养正之真谛,可获生命之吉祥。故卦辞言“贞吉”,《彖》释以“颐贞吉,养正则吉也”。 故人生于世,不要艳羡于他人。以俗眼望去,世人于外时空中尽享繁华;以道眼观之,此繁华所养者,仅为生命外在之躯壳,而非生命内在之本质。超出此躯壳之需,则反成为生命之负累。故卦辞言“观颐”,《彖》释以“观颐,观其所养也”。面对世人之繁华奢侈,当审视其所养是否贞正也。 反观自身,当反思吾之所养是否为生命之正,是养于生命之外还是养于生命之内。养于内则为正,养于外则为错。故卦辞言“自求口实”,求养于内也,《彖》释以“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将此生命养正之理推之于天地万物与人群社会,可以见天地以生生之道长养万物,圣人以生命之道培育圣贤君子,教化众庶群生。故《彖》言“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又赞以“颐之时大矣哉”! 生命之养正,在于“自求口实”,修炼内时空,贞正于生命内在。如果舍我而外求,徒羡他人之所有与所得,是舍己而从人,纵有所得,亦为可丑,更可能因失己而有凶。故初爻言“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释以“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世人皆知养生,却不知养而失正,则会偏离生命之道,虽意在养生,却实则害生,必然生而受苦,行而受阻,患于各种险难之中。生命成为一场时刻面临危险之旅行,其凶可知。故二爻言“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释以“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求所养而失其正为不可,不求所养则更为不可。养不正尚可纠偏以正之,不求所养则为自弃也,自暴自弃者则不可救也。故三爻言“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释以“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故养生命之正,非一理论问题,实须“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经历一番生命实修之努力方可获得。但只要有志于养正,孜孜以求之,终会得生命之正,吉祥而喜乐。故四爻言“颠颐,吉”,释以“颠颐之吉,上施光也”。有此养正之志,身体力行,虽一时不能尽免外欲之诱惑,但终会渐归其正而无咎。故四爻又言“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 但在尚未明晓生命之道,未知如何养正之时,要小心谨慎,贞正自守,求师友以明大道。求形而上之道,却不可盲修瞎炼;身在世间,却不可沉沦于世。故五爻言“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释以“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只有明晓生命损益之道,才能自觉避损而行益,内修性命,外化天下。此为生命之自养以至养他,独善其身而后兼善天下之道也,是为“内道外儒”之理路也。故上爻言“由颐,厉吉,利涉大川”,释以“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颐”卦上艮下震,山下有雷之象也。山下有雷,震动万物,各得其生,各得其正,各正性命而生生不息。君子观此山下有雷之象而思如何养生命之正而合于生生,此生命之正在于内而非外,故要慎于所出而谨于所入。由内而出者,言行也;由外而入者,饮食也。《系辞》言“言行,君子之枢机也”,言不离道,非道不言,寡言少语,减少精气神之消耗,亦是修身养生之大法也,故孔子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庄子》载以孔子之言:“人之所取畏者,饪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病从口入,欲养生命之正,对于由外而入之饮食,自当谨慎,是为养生之又一关键也。故《象》言“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