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陈鲁民:“不红不紫”也挺好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大红大紫,似乎是某些作家文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也有例外。作家苏童前不久表示:“我能够打理所有的小说,但是无法打理一个名作家的生活。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名气渐渐小了,我是一阵暗喜!我发现自己可以安静了,不用去应付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不红不紫是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像我现在就挺好。”(《中国青年报》8月19日)
    用“红紫”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确实很形象,一个名人的正常轨迹应当是先小红小紫,小有名气;继而是大红大紫,名扬天下;再就是慢慢淡出,不红不紫。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永恒规律,谁都不可能永远大红大紫。而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名人,是不会勉强自己总是保持在大红大紫状态的,他会很坦然地接受自己名气渐小、声望渐低的变化,愉快地生活在不红不紫的状态,不疾不徐地前行。
    苏童的确大红大紫过,十几年前,《园艺》《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接连问世,轰动一时。特别是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后,他简直是红得发紫,风头无二,凡有井水处,无不谈苏童。但名声也给他带来种种困惑,各种应酬烦不胜烦,违心的社交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登门拜访者和媒体采访者络绎不绝,这时他明白了大红大紫绝对是一把双刃剑。
    当然,名气也是有用的,如果一个作家与“红紫”不沾一点边,那也是一种悲哀,它很可能说明:你的作品没影响,没读者,成就没被社会承认;再进一步说,书商不会关照你,出版社拒绝出你的书,报刊不发你的文章,甚至连饭碗都会成问题。然而,当你在精心准备,默默前行,在充满底气地埋头创作时,名气带来的干扰,又确实只有负面的作用。所以苏童会说:“不红不紫是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这正说明,他还要继续往前走,甚至,还会重新起跳,以达到新的高度。
    可惜时下不少文化名流不谙此中三昧,他们不仅当初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大展心计,而且大红大紫后,不知急流勇退,企图永远保持高知名度,永当弄潮儿。当脸上的油彩已褪得差不多时,他们还觉得自己艳光照人,还在搔首弄姿,自我感觉良好。虽然他们不断在媒体上露面,仍然是大伙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过去是人们赞美的对象,如今却成了被人嘲弄的角色。如多少有一点苏童那样的悟性和睿智,也就不至于如此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那些“过气”名人,千万不要赖着不走,务必要适应角色变化,免得自取其辱。过去你可能是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群星拱月,光辉灿烂;但现在不同,演好配角,跑好龙套,在“不红不紫”状态中实现自身价值,也颇有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陈鲁民    文汇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