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李国文:说“十”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国人特别偏爱“十”,喜欢十分的满意、十足的成色、十成的收获、十全十美的结果。然而,无数历史证明,对于“十”,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因为,过于绝对主义、形而上学、死板僵硬地非“十”不可,会起到阻碍国人思想的活跃以及开拓发展的不好作用——
    曹操要和袁绍决一死战,信心不足。谋士郭嘉进十胜十败说,他分析了曹操拥有的十个优势,和袁绍所具有的十个劣势。于是,才有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终极,完整,最后,圆满,无以复加,再也超不过了。
    所以,到功德林吃斋饭,有一道菜通常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素什锦。所谓素什锦,就是用黄花、木耳、香蕈、豆丝、腐竹等主料,投入锅中,用香油炒制而成的素菜。但菜的成分,一定要够十种,才能算什锦。于是,胡萝卜、冬笋、青豌豆、香芹、面筋之类,也都是凑数入选之料。外国人类似的菜,例如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也是用多种同类项的材料,混杂在一起,浇上沙拉油,端到桌上来的,但并非要放进十种材料不可,多几种,少几种,是无所谓的。
    对于“十”这个数字的过分在意,和过度的敏感,是纯属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十分的满意,十足的成色,十成的收获,十全十美的结果。十,成了中国人心目中一种临界的极致境地。于是,扩而大之,中药的十全大补,中乐的十面埋伏,国画的十美图,古代人犯了罪的十恶不赦,连旧社会的上海,也一定要叫做十里洋场。这个十字,都意味着极限,再无法逾越的了。
    中国人喜欢十,讲十,十年寒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定要一口咬定这个十不可。我不知道这样的绝对主义、形而上学的僵硬死板,是不是起到阻碍中国人思想的活跃以及开拓发展的不好作用?
    已经达到了顶点,饱和,终结,完成的状态,人们还需要努力奋斗吗?还有必要再去争取,再去开拓吗?乾隆皇帝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因为他一生做了文治武功的十件大事以后,满足了。于是,从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了。在这以前,为了凑这个十,偏要去西征,打到准噶尔,无功而返。看来,一定要凑这个十,而到勉强的程度,也够痛苦的。
    显然,对于中国人特别热爱的这个十,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定要到十,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其积极意义。但够了十,便不图十一、十二,不想取得更大进步,恐怕就有一点欠缺了。因为生活从来是不会停滞的,道路永远是向前的,人的生命没有结束,也不可能有终点站。所以,十,不能是努力的尽头,这种非十不可的思路,是与中国人习惯于十是完整,完整就好,四平八稳的思维模式有关。如果不倡导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就事论事的严谨态度,区别对待的工作方式,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而强求这个十的一致、一统、一律的话,也会有极端和绝对化之弊的。
    是十就是十,不是十,就不一定非十不可,这才是实事求是之道。
    李国文    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