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朱小龙:不妨对“大学联盟”多些期待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纸《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让国内9所知名高校成为社会议论。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最近,北大、清华、浙大和复旦等高校签署协议,将在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教材建设、教师培训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9所大学的合作原本涉及诸多层面,却被外界简单提炼为“学分互认”、“校园共享”;结盟式的合作本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却被解读为效仿美国高校的“常春藤联盟”。这样一来,几所高校的此项举动饱受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暂且不谈这种合作模式的效果如何,几所名牌大学能够大胆迈出探索性的一步,本身就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积累的弊病日益突出,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以至于出现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的怪状。面对诸多问题,一些顶尖学府不再高枕无忧,各自为战,而是加强交流与合作,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仅此而言,“大学联盟”不失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据报道,2003年,北大和清华等9所高校共同发起“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至今已召开了七届。可见,“大学联盟”式的合作经过了长期思考和论证,并非有关高校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从相关内容看,这种合作模式更非对美国“常春藤联盟”的东施效颦。如果一定要将此举和美国高校扯上关系,那么也只能说是分享和借鉴经验。既然美国高校能够成功推行“常春藤联盟”模式,中国的高校自然可以“西为中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此模式加以改良,灵活运用。
    9所高校联盟之所以受到质疑,正反映出国内高校体制问题的复杂性。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面对难题,不能因为无法一步到位,就裹足不前。高校改革也不能坐等绝对完美的方案,只能不断去摸索。相较于国内数量庞大的高校,9所高校的名气再大,实力再强,其联盟也不过是小范围的局部实践。搞砸了,这种尝试也不会对高校教育体制造成多大的冲击和损失。相反,倘若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这种实践将会对其他高校产生积极示范效应,甚至给整个教育体制奉献出“真知”。
    事实上,9所大学的探索远不能承载革除体制弊病的重任,也不可能将既有问题一揽子解决,甚至会产生新问题。然而,人们不妨对大学间的联盟多些期待,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探求多些鼓励。只有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引导和推动,各高校积极思考和尝试,社会辅以宽容的舆论环境,我们的高校才能更快跻身于世界一流学府之列,进而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朱小龙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