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陆、台湾同根同祖,均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六十年的变迁,两岸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都各擅胜场,毋庸讳示的是,台湾在传统文化普及、继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尤甚。本专题试图通过两岸语文(国文)教材体例、内容以及历史文化试题方面的对比,来感受、体验两岸文化教育的相同点和差异。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希望这能为两岸,特别是大陆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帮助和借鉴。 【教材之辨】:语文 VS 国文 大陆课本 高中语文第一册目录(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拿来主义………………鲁 迅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4.杜鹃枝上杜鹃啼………周瘦鹃 第二单元 5.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 6.记念刘和珍君…………鲁 迅 7.过万重山漫想…………刘 征 8.简笔与繁笔……………周先慎 第三单元 9.内蒙访古………………剪伯赞 10.琐忆…………………唐 弢 11.胡同文化……………汪曾祺 12.外国散文两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冬天之美……………………乔治?桑 第四单元 13.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4.勾践灭吴(节选)…《国语》 1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6.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第五单元 17.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19.劝学…………………《荀子》 20.秋水…………………《庄子》 第六单元 21.过秦论………………贾 谊 22.鸿门宴………………司马迁 23.兰亭集序……………王羲之 24.归去来兮辞…………陶 潜 详细目录 台灣課本 第一冊2001年版 一、哲學家皇帝------------------陳之藩 二、師說---------------------------韓 愈 三、柳宗元寓言選---------------柳宗元 (一)永某氏之鼠 (二)蝜蝂傳 四、再別康橋---------------------徐志摩 五、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 維 六、傷仲永------------------------王安石 七、臉譜---------------------------梁實秋 八、岳陽樓記---------------------范仲淹 九、明湖居聽書------------------劉 鶚 十、醉翁亭記---------------------歐陽脩 十一、方山子傳------------------蘇 軾 十二、生活的藝術---------------夏丏尊 十三、訓儉示康------------------司馬光 十四、一桿稱仔(節錄)----------賴 和 十五、古詩選 (一)迢迢牽牛星-------------------佚 名 (二)詠史詩之一-------------------左 思 第二冊2001年版 一、黃州快哉亭記----------------蘇 轍 二、讀書的藝術-------------------林語堂 三、墨池記-------------------------曾 鞏 四、給母親梳頭髮----------------林文月 五、縱囚論----------------------歐陽脩 六、六國論----------------------蘇 洵 七、穿內褲的旗手-------------蕭 蕭 八、六國論----------------------蘇 洵 九、錯誤-------------------------鄭愁予 十、離魂記-----------------------陳玄祐 十一、范進中舉-----------------吳敬梓 十二、義田記--------------------錢公輔 十三、數字人生-----------------吳魯芹 十四、長干行--------------------李 白 【试题之辨】:以试为纲 VS 西体中用 大陆语文试题全国卷节选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2.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 语言的形式①能是美的,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⑤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__②__③__④__⑤__⑥__ 台湾语文试题节选 1.“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2.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1996學年度大學聯考試題 1.「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廉恥)「小宛詩人之意」是: (A)悲歎世衰道微,人心不古,極為憤慨 (B)譏刺政教失常,人多變節,並戒慎自勉 (C)諷諭奸佞當道,忠言逆耳,以勸君上 (D)慨歎匡國無人,難以為政,深以為憾 【效用之辨】:那种方式更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光扬? 网友[晓敏密]:大陆试题从题型看更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训练,而非把对中文的理解和美感的体验放在首位。当然,最近几年大陆教材进步不小,和我读中学的90年代相比,现当代的美文增加了不少。 网友[大时代]:从教材和试题对比看差异还是较大的,台湾教材更注重夯实学生的国文基础,而大陆教材“普遍撒网”。从语文功能的角度讲,台湾的训练方法更能让学生体验到中文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 网友[收费]:大陆考试的题目看了足足5分钟,也没看出眉目。耐着性子再仔细拜读,终于发现是这段文字本身的问题:语意重复罗嗦,句子冗长累赘,本来就无须那么多话来表达,难怪判断不出答案。心里不禁替考生暗暗叫苦。 网友[大师]:怎么也想不出第一个空格应该填什么:是填“可(能)”乎?好像不对;“只(能)”乎?也不像;那到底什么“能”?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待查了参考答案,更是瞠目结舌——居然是填“之所以”!如此一来,这句话就成了“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这算什么话呢?是中国话吗?是汉语吗?显然,这句话本身违背了汉语通常的表述方式,它本身就是一个病句。而且,这段关于语言形式美的论述在理论上也有问题,此不赘言。 网友[4321]:众所周知,台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保存要比大陆深厚,从这两方对比可看出,谁在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的好,大陆在文化教育方面要向台湾学习。 网友[延后]:台湾课本古文比重大,粗看目录没有“政论文”、科技说明文以及外国人的诗文,和大陆教材相比似乎“单调”,但国学教育在台湾教科书中的分量很重,台湾的国学教育体系也比大陆完整。 网友[人同]:虽然历史造成了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阻隔,但台湾一直沿袭“国文”称谓。当下台湾的高中国文教科书包含三种:《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前者与大陆的《高中语文》课本相似,后两者则大陆没有。 网友[地方官]:“国文”暗含对自己母语的一种自觉体认。“国文”“国文”,堂堂一国之文,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之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它唤起的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使我们从拿起母语课本的第一堂课,就意识到,“我”是中国人。它给我们一个文化上的身份证。但“语文”好像只是一个模糊的所指。它可以指原生态的母语作品,也可以指用母语翻译过来的任何一种语言的作品。 刘同生 呼伦贝尔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