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城金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版汉文大藏经北宋《开宝大藏经》的复刻本,公元1149年前后开雕,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全的大藏经。因刊刻于金代,供养在赵城县广胜寺,每卷首又加刻广胜寺刊刻的《释迦说法图》,故称《赵城金藏》,简称《金藏》。这不仅是中国佛教顶礼膜拜的稀世珍品,也是世界印刷史和版本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赵城金藏》依照千字文编帙,始“天”终“几”,共有六百八十二帙,由此推论,全藏当近七千卷。这是一部收集广博、包罗丰富的百科式佛教全书。其中既包含佛学,又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各个方面。 据记载,《赵城金藏》为潞州长子县民女崔法珍断臂化缘雕造,得到晋东南等地区广大信众的支持,经三十年方始刻成。大定二十一年(1181),经板运到中都,以后经板长期存放在此。大定二十三年(1183),崔法珍被赐紫衣,法号弘教大师。 蒙元时期,赵城广胜寺僧众苦于当地没有大藏经,便从当时的燕京(即今天北京)请印《赵城金藏》,每卷经首加装释迦说法图一幅,图的右上角刊“赵城县广胜寺”六字。运回赵城装帧后供奉在广胜寺内。经为卷轴装,黄纸护首,朱漆木轴,。整幅扉画的线条流畅有力,构图严整而疏朗,图中袈裟以粗黑线条表示贴边,使线条富有变化,增强了衣纹转折和立体感。 几百年间赵城藏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933年,范成和尚在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重新发现了该藏。1934年,支那内学院蒋唯心对其作了初步编目与研究。当时记录的数字为4957卷。这年,蒋唯心撰写了著名的《金藏雕印始末考》,刊载在《国风》杂志第5期。1935年,他的文章又印制了单行本,由支那内学院发行,并附多幅《赵城金藏》的图版。 《赵城金藏》的消息公布以后,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国内、日本,都相继报道发现经过,并介绍其罕见的史料价值。 《赵城金藏》在当地百姓的眼里,视为吉祥物,有的百姓拿它来镇宅,有的拿它来做药引,有的拿来糊窗户。这样,个别经卷陆续流散了出来。当年在北京的古书铺子里,就曾经卖过一些。在抗日战争前后,北京图书馆已经陆续收到192卷。其他图书馆和私人也曾有收藏。 抗日战争中,广胜寺一带是游击区。1938年2月,为了大藏的安全,寺里的僧人将全部经卷转移到“飞虹塔”内封存。1942年春,日军上塔游览的要求,使《赵城金藏》的安全受到威胁。寺里派人报告八路军赵城县抗日政府。当地僧众在太岳军区和县游击大队支持下,将《赵城金藏》连夜转移。当时马驮人背,周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使部分经卷受潮发霉,黏结成一根根碳棒。 1949年1月北平解放以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指令,《赵城金藏》交北平图书馆收藏。1949年4月30日,4330卷又九大包《赵城金藏》在张文教的护送下,运抵北平。 1949年5月14日,北京图书馆举办《赵城金藏》的展览并举行座谈会,对修复方案做了论证,其后,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经过17年的修复,《赵城金藏》获得新生。 国家图书馆现藏《赵城金藏》4813件,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敦煌遗书》一起,被称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此外,国内主要图书馆和博物馆、海外公私藏家亦有部分收藏。 陈红彦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