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子,唐代隐士,因长期隐居天台县西之寒岩幽穴中,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贫子”。传说其为文殊菩萨化身。因常至当地之国清寺,与寺中僧人丰干、拾得交往,寒山子好吟诗唱偈,其诗颇富哲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因此,唐代流传着“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宋代以来,寒山诗受到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朱熹和禅僧的青睐,和诗迭出。清人王士禛《居易录》云:寒山诗,诗家每称其“鹦鹉花间弄,琵琶月下弹。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谓其有唐调。其诗远传朝鲜、日本。 此《寒山子诗集》为南宋初杭州刻本,楮墨精雅。书前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寒山诗集序》,序在叙述了寒山子的行迹及追谒岩穴送净衣、香药而二人入穴不见踪影之后,谓:“乃令僧道翘寻其往日行状,唯所书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人家厅壁所书文句三百余首,及拾得于土地堂壁上书言偈,并纂集成卷。”可知《寒山子诗集》及《拾得诗》,是在台州刺史闾丘胤指令下,由国清寺僧道翘所裒集编次。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所以此书宋时又名《三隐集》或《三圣集》。 《寒山子诗集》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入释家,作七卷,此宋刻本则并为一卷,且拾得、丰干诗别为一卷,附于其后。此本前有闾丘胤序,又有沙门志南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写的《寒山诗集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因知《寒山子诗集》可能就刻在淳熙十六年稍后。此本过去一直著录为“宋刻本”,今从徐忠、李椿、陈亨、章椿、董源、施昌等刻工名推断此书应刻于南宋中叶之初;而此书“廓”字不避讳,表明刊刻时未到宁宗赵扩之世,故推断此书可能刻于南宋光宗绍熙(1190年―1194年)间。 宋刻《寒山子诗》仅存两部,除此本外,日本内府宫内厅图书寮另藏一部,据傅增湘先生鉴定,此本内容齐全,而且刊刻时间较日本藏本稍早。 此本系毛氏汲古阁旧藏,入清藏于内府天禄琳琅。有“汲古主人”、“子晋”、“毛晋私印”、“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乾隆御览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代堂宝”等印记,后归天津周叔弢,有“周暹”、“曾在周叔弢处”印记,1952年,周叔弢先生将其所藏珍贵善本715种,化私为公,无偿捐献国家图书馆,此为其中之一。 此书为1917年周叔弢在天津廉价买得,为周先生收藏宋本书之始。初涉书林的周叔弢因得到此书而欣喜地命名其书斋为“拾寒堂”,后来更名“寒在堂”。为使这部珍贵的典籍广为流传,1924年12月,周叔弢先生乃斥资复刊,复刊之本,纸墨俱佳,刊刻极精。其中有几部以旧存开化纸模印者,更是纸自如玉。墨凝如漆,堪称传统印刷工艺的标本。在一册建德周氏影刻宋本之后,周叔弢先生题写了如下的跋文:此书原本楮墨精雅,其刊印时地无可考,以字体审之,当是南宋初杭州雕本。余于丁巳(1917年)十一月与宋绍兴本《诗史提要》同得于天津。……因念《寒山子诗》世无善本,遂用西法摄影,付北京文楷模刻。不将私藏的图书据为己有,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藏书的作用,保持文化的增殖,体现了私家藏书活动的人文精神和私人藏书家真诚的社会责任心。 王红蕾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