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三字经》培养不出现代公民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日前,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宁波的徐福东渡传说和《三字经》入选,使得《三字经》再次引起众人的关注。一批来自北京、浙江各地的专家和宁波本地学者,在参加宁波有关方面主办的“王应麟与《三字经》学术研讨会”时发出呼吁:让《三字经》尽快走进中小学校园。(5月28日《现代金报》)
    必须肯定,让中小学生重读《三字经》,是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的。放眼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都无法完全抛弃传统,只有实现传统文化、精神、道德与现代社会的协调,才能平稳地完成现代化。《三字经》作为古代的“蒙书”,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琅琅上口的韵文形式而影响深远,是一份我们应该继承的文化遗产。
    但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三字经》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中包含有不少封建性的糟粕,已经不适合再让儿童学习。如“三纲者,君臣义”,就是主张对君权、父权、夫权要盲目地服从,没有任何独立人格存在的空间,即便是其中较有积极意义的劝学部分,也无非是在宣扬“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把个人的飞黄腾达当成学习的惟一目的,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毒害性,像孔乙己、范进这样的文学形象便是受毒害的典型。
    但《三字经》的最大问题,还是只强调人的道德义务,对权利根本就付之阙如。而我们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现代公民,和传统“臣民”“子民”最大的区别却恰恰就在于,现代公民不仅是一个义务的主体,更是一个权利的主体。所以在我看来,在《三字经》被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清理之前,是不适宜进校园的。为今之计,当前最急需进校园的,不是《三字经》,而是一册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公民权利读本。
    没有现代公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因为所谓现代化,说到底,还是人的现代化。古老的希腊德尔斐神庙上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现阶段“认识你自己”最主要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公民——这是一件真正需要“从娃娃抓起”的事情。《三字经》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一本好的公民权利读本,却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郭松民    来源: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