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20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主要讲“革新”意识,当时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正是因为这种废旧立新的“革新”精神,使得当时各部落在周文王的统治下势力强盛,从而为之后周武王伐纣灭商提供了物质准备和精神支持。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这种“革新”意识,在今天可解读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温总理的引用,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对改革和创新意识的重视,同时也在强调我们中华民族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但是不断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温总理引用的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据《毛诗序》说:“《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郑玄笺注云:“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说明这是一首谱写周文王业绩、歌颂他受天命而王天下的诗篇。全诗前半部分主要赞扬文王之德:文王之德上与天合;其德并不止于一身,能使子孙贤德,百世不替;由于文王德修兼备,群臣能虔敬谨慎,遇事而惧,由于文王深谋远虑,光明恭敬,商王朝的子孙“侯服于周”,殷商的臣子也臣服于周,并来京助祭。全诗后半部分勉励周王朝诸臣,要感念先祖的懿德,修养自身的德业;同时告诫子孙要以殷为鉴,不断宣扬美好的德行。 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周族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小邦,但承受天命以后就换了一副新气象。”另一种解释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字面上,这两种解释都行得通,但从后世引用的情况看,后一种含义较为普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首先,它强调了修德在“维新”中的重要性。郑玄笺此句曰:“文王初为西伯,有功于民,其德著见于天,故天命之以为王,使君天下也。”也就是说,文王之所以能以“旧邦”而受天命“维新”,是由于文王的修德,文王之德泽溥被,周族的发展有了光明的前途,承受天命也就适得其时。这实际上为历代统治者“以德治国”的理念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其次,诗句强调了“变”的思想。“其命维新”,不管将“新”解释为“新气象”,还是“革新”,它们所突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变”字,变则新,新则久,这一点已触及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实质所在。正因为如此,这句话引起了先贤的高度重视。儒家经典“四书”中有两部就直接引用了这句话。《大学》还引经据典,进一步发挥,指出早在商汤时期,“盘铭”上就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提示出求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尚书·康诰》篇云“作新民”,强调要造就一代自新的人。之后,《易传》从天人合一的角度作了进一步概括,《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理论纲要:道是由一阴一阳的运动体现出来的,阴与阳相互交合易转,形成生生不已的变化过程,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张岱年解释说:“世界是富有而日新的,万物生生不息。‘生’即创造,‘生生’即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的不断代替旧的,新旧交替,继续不已,这就是生生,这就是易。”(《张岱年全集·卷五》)冯友兰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两句诗简化为“旧邦新命”这四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足以当之。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冯友兰学术精华录·康有为“公车上书”书后》)由三千年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引申、发展而来的新变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记者的提问,用这句诗非常精辟地揭示了解放思想对于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温文尔雅》书摘节选 《温文尔雅》[主 编] 汪龙麟 何长江 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定价: 39.80 元 人民网-读书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