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原名《华阳国记》,东晋常璩撰,是一部专记古代西南地区及相邻陕、甘、鄂部分地区历史、地理、人物的地方性史著,记事自上古至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因所记之地略当《尚书·禹贡》之梁州(《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地在华山之阳,故以“华阳”名之。 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州市)人,先后仕成汉政权及东晋。《华阳国志》为其入晋后所作,约成于永和十年。其书宋时已有残缺,后人采《汉书》、《后汉书》及陈寿《益部耆旧传》等书补足。 《华阳国志》共十二卷,可分为三大部分:一至四卷《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主要记载各地历史、地理,近似正史之地理志;五至九卷《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期、寿、势志》,以编年的形式叙述公孙述、刘焉与刘璋父子、蜀汉、成汉四个割据政权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近似正史之本纪;十至十一卷《先贤士女总赞》上中下、《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记载自西汉至东晋初年的西南人物近四百人,近似正史之列传。 《华阳国志》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的结合,保存了大量古代西南地区郡县沿革、山川道路、政治经济、物产风俗、民族部落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在中国方志学史上有很高地位,许多学者视之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著。今人刘琳作有校注。 郑任钊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