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元时期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勾栏瓦舍”,是我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不光与中国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戏剧——杂剧与南戏的演出相联系,而且也是当年全国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遗憾的是,曾经风靡了400年的“勾栏瓦舍”的演出样式,在600年前已经消亡。可否臆想性地恢复“勾栏戏剧”呢?请允许我来说一说这个梦。 当 年 宋元时期,人们把商业性游艺场所称为“瓦舍”(或称“瓦子”“瓦市”“瓦肆”等),而在瓦舍里设置的剧场称作“勾栏”(或称“勾阑”“钩栏”等)。为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至于“勾栏”的名称,则最早始于《水经注·河水》:“吐谷浑于河上作桥……施构栏,甚严饰。”唐代李商隐《倡家诗》有“帘轻幙重金勾栏”句。到了宋元时,“勾栏”的名称被专指为演出场所。《书言故事》中明确地说明:“俳优棚曰钩栏。” 据廖奔先生在《中国古代剧场史》中的考证,勾栏兴起于北宋仁宗朝以后,衰竭于明代中期以前,历时约400年。在宋室南渡以后,在北宋兴盛起来的勾栏被带到了行都临安。这以前的临安(杭州)是没有勾栏的,在宋室南渡以后,大量的北方军士涌入临安,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娱乐的地方,就把勾栏也迁移到了这里。后来从军队发展到了市井,勾栏就这样在临安兴盛起来了。 南宋临安的瓦舍数量据各种史籍记载,共有24座,这还不包括“独勾栏瓦市”,即在瓦舍中只有一个勾栏的娱乐场所。 大多数的瓦舍都有多个勾栏,每一个瓦舍中的勾栏数量不等。在《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另外,临安还有那种“独勾栏瓦市,稍远,于茶肆中作夜场”。每个勾栏中能容纳的人数大小不一,据《东京梦华录》卷二称,汴京“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而每个勾栏的演出是从早上一直演到晚上,从春天演到冬天,全年不歇的。正如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称:临安市民“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中消遣”。《东京梦华录》中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可以想见,当年临安二十几个瓦舍里,约有上百个勾栏在演出,每个勾栏里有上千或数百个观众在看戏。粗算一下,当年杭州城里每天的戏剧观众可达2万至5万人,一年观众累计达700万到2000万人次。 踪 影 虽然南宋“勾栏”的实物遗存全部消失,图片形式的记载也完全失传,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浩繁的文字记载中找到关于它的描述。还有一些考古发掘的古墓葬中的雕塑和壁画图片资料,虽然不是直接描写勾栏的,但也可以从中发现可以参考的踪影。 根据耐得翁《都城纪胜》、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杜善夫《庄家不识勾栏》、无名氏《汉钟离度脱蓝采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和当代学者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等文献记载,我们经过总结归纳,得出了如下的关于勾栏的结构资料: 1.整个勾栏剧场是木结构的,而且是全封闭的,只有一个门供观众进出。 2.勾栏内部,舞台分为前部的“戏台”和后部的“戏房”。戏台周围是用栏杆围起来的,所以叫“勾栏”,它是画着各种花纹的(见莫高窟112窟《西方净土变》壁画局部)。戏台与后台的戏房用“鬼门道”相通供演员进出,戏台与戏房之间用“神巾争”隔起来,它的上面画着神像(见山西洪洞霍山明应王殿壁画杂剧作场图)。 3.观众席分为神楼、腰棚。神楼是正对着戏台而位置比较高的地方,放着供奉的梨园神之类的神灵牌位,也可以放观众席;腰棚就是围着戏台的木制的观众席。观众席里是没有站席的,每个观众都有座位。座位是不编号的,先到先坐。 4.在观众席中还有等级,有“金交椅”,还有“青龙头”。金交椅是留给皇帝坐的,当然是在舞台正中最近处。按照古代“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青龙头”在舞台的左侧下场门附近,“白虎头”在舞台右侧的上场门附近,都是最好的位置。 5.舞台的一侧有“乐床”,原本是放置乐器的地方,在勾栏中成为乐队演奏时坐的地方(见山西稷山马村五号金墓杂剧雕砖“乐床”图)。 6.勾栏的大门入口处,贴有“招子”,是花花绿绿的。上面写着当天演的是什么戏和名角姓名等。 7.大门入口处还挂有“旗牌”“帐额”,旗杆上挂着“靠背”。这些东西的样式都没有留下来,现在已无从可考,但可以从其他的画面中参考。帐额是绢质的,上面写着金字,横挂在大门口的类似横幅的东西。 发掘、整理、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戏剧文化的丰富性、多样化发展。众所周知,宋元时期是我国戏剧文化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对宋杂剧、南戏的研究、发掘、整理,是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已经对宋元的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它的演出样式、演出场所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消失了600年,不再为人们所知晓。如果能恢复勾栏瓦肆,可以让人们重睹我国文化遗产中久被遗忘的、不可多得的这一文化瑰宝。 为戏剧艺术的教学提供学术研究和教学实验的机会。如果能恢复“勾栏戏剧”这样的演出样式,这本身就是为古代戏剧艺术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实际的样本,不光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宋元戏剧提供了一种实验的机会,同时对现代戏剧如何继承戏曲传统、如何走近观众、如何适应市场,都提供了一种实验和探索的机会。而这种对宋元戏曲的实验性的研究,必将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增加一个特别有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的文化景观。由于“勾栏”是一种演出样式和演出场所,所以它就具备了文化学术性与观赏性、娱乐性相结合的特点。如果能臆想性地重现“勾栏瓦肆”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必将为我们的戏剧演出样式增添一种独特的品种,也必将成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如果我们与旅游部门搞好合作,可望成为海内外观众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