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十三卷,西汉扬雄撰,是拟《论语》体裁采用问答形式而撰写的哲学著作,成书于汉哀帝元寿元年。其基本宗旨是用礼义、孔孟之道,批判先秦诸子及谶纬、神仙迷信,维护儒家正统观念,故名之曰“法言”。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强调知识的重要,反对老庄“学无益”之观点,人性论上主张善恶混合说,承认历史之进化,肯定改革之必要,且因其对宗教迷信的批判,成为王充唯物主义学说的先导。 扬雄,字子云,少壮时喜词赋,晚年视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潜心向学,研究哲理,亦有《太玄经》,仿《周易》而作。据《汉书》载,扬雄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无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王莽称帝后,家贫嗜酒,好古而乐道,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故经、传、史、赋皆附会名篇而著。扬子一生未做大官,对屈原投江颇为不然,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表现出澹然。龙蛇于时,亦当有大行之精神, 岂非扬子之愿乎? 《法言》有《诸子集成》本、《四部丛刊》本。《法言》的注释本,晋代有李轨的《扬子法言注》,宋代有司马光的《法言集注》,清代有汪荣宝的《法言义疏》等,内容较为详备。 国学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