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理论 >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八十六)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锐圆读通鉴随笔八十六】——官场道德的内在矛盾
    (前225年)……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患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愿令王坐而疑我矣。”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中华书局版 第230页
    秦始皇要进攻楚国,应该投入多少兵力?他向年轻的将领李信和年高的将领王翦咨询,李信说二十万,王翦说六十万。秦始皇依据低成本原则派李信将二十万伐楚。李信在与蒙恬进行战略合围的过程中,楚军尾追厮杀,李信大败。秦始皇善于总结,马上找王翦,请老将出马,王翦坚持他的六十万。因为楚地幅员较大,强攻硬取,非以众临寡不能。秦国的军队最多时约在百万之众,王翦帅领六十万出征,说“空国中甲士”,大概不差。在当时交通、通讯条件下,一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几近百万,战事的规模之大,不遑让现代战争。供给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动员这么多的兵员,可以想象秦国的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之强。秦国富强,根本上是得益于商鞅变法,实行军国主义政策。儒家的国家思想用来装点门面,用来维系僵化帝王或许有用,但在竞争时代,显然无用。秦国此时才可谓“安如磐石,炽如炎火,触之则碎,犯之者焦”,但可惜的是,这种局面不是按照儒家的方法取得的。
    王翦,当时名将。他不仅在军事上有战略眼光,深谋远虑,以必胜之算而克敌国,在政治上也是老谋深算,他知道一人率领国家几乎全部的武装力量出战,是让国君睡不着觉的事。为了掩饰政治上的野心,消除君主对自己的猜忌,权臣们不得不以锦衣玉食,豪宅美女为韬晦之计。赵匡胤先生就是以已度人,干脆把这个原本是心照不宣的办法公开化了,“杯酒释兵权”,而后才睡得着。王翦防止秦王的“雄猜”,也只好作贪鄙貌,作贱自己。古代中国政治道德的内在矛盾就在于此,贪财好色,广置田宅,恣意享受,往往被认为没有政治野心而可以加以信任。反之,必为人主猜忌,同僚排挤。
    这反映出中国政治道德的困境。伴君如伴虎,做大臣的廉洁也不一定好,贪黩也不一定坏,皇帝判断你的标准随时在变化,《韩非子》里有故事,一个宠臣将自己咬了一口的桃子递给国君吃,老娘死了,用国君的车子去送葬,国君的态度是,这是一个忠孝的人,吃到好吃的了,马上省下不吃,孝敬给我,老娘死了,不惜冒砍头的风险,用国君的车子送葬;后来,这哥们失宠了,这两件事又被翻出来,自然是罪该万死。
    在后来,这一幕在萧何那里又重演了一次。大臣自污以求自保,可见反腐倡廉话一句耳。
    锐圆    博客:锐圆江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