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银巴:传承藏族优秀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记者 徐锦庚    《人民日报》 (2006-04-14 第13版)    (责任编辑:admin)

    
    去年的藏历新年和春节恰巧都是2月9日,而今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28日,正好比春节相差一个月。这是怎么推算来的?要解答这个问题,负责编制藏历历书的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所长银巴无疑是权威者。
    一个偶然机会,与天文历算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38岁的银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1985年考入西北民族学院。这年暑假,他怀着好奇心,参加了一个藏历天文历算补习班。没想到,这门陌生而神奇的学科竟使他如痴如醉。
    授课老师慧眼识珠,把银巴引荐给在西北民族学院任教授的著名天文历算学家桑珠加措大师。银巴学的是藏语言文学专业,为了课余时间潜心学好天文历算,银巴索性搬到桑珠加措大师家里,一住就是3年,深得恩师的喜爱,成为大师为数不多的几个传人之一。
    银巴1989年毕业时,西北民族学院为了留住这个稀缺人才,报国家民委同意后,决定破格留他在校任教。然而,对雪域高原心仪已久的银巴,毅然来到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拜著名藏医和天文历算学专家次成坚赞为师,得到了次成坚赞长期的悉心传授,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之一。
    银巴把在大学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与西藏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业务水平日益精深。他单独编写了《三十年藏历》一书,参与完成国家新闻出版署“八五”重点图书《西藏天历算学总汇》五卷书的编写工作,并首次把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到天文历算研究中。他还苦练外语,1994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用藏、汉、英3种语言宣读论文,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
    银巴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迅速成长起来:1996年任天文历算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任所长,2003年当选为第八届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去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在西藏,天文历算与藏医联系紧密。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隶属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要负责推算和编辑藏历历书。银巴负责编辑的藏历每年发行量达10多万册,是仅次于教材发行量的藏文书籍。除西藏外,还远销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聚居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不能让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断送在我们这一代!”
    西藏天文历算学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学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藏历正式使用也已有近千年历史。直到今天,藏历在藏族人民农耕牧作等方面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10多年来,藏历还成为西藏气象、地震、水利等部门的重要参考依据,西藏的新闻媒体更是每日同时播报气象部门和藏历的两种天气预报。
    一方面是传统文化魅力的经久不衰,一方面却是传承力量的日渐萎缩。银巴深为西藏天文历算学的前景担忧:天文历算的知识艰涩深奥,难以自学成才,离不开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承,然而,国内却没有一所培养天文历算人才的学校。目前,西藏的专业人员仅有10人,其中天文历算研究所占了7人,平均年龄51.6岁,传承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甚至断代的窘境,有些内容面临失传的危险。
    研究经费的匮乏,也是制约天文历算研究的瓶颈。在上世纪80年代,天文历算研究所每年尚有2万元经费,1992年起便断了炊。从1992年至2004年,研究人员几乎没有下乡调研过,也从未开展过任何学术交流活动。
    “不能让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断送在我们这一代!”强烈的危机感,驱使银巴利用自己的政协委员身份,积极向政协递交提案,与相关专家一道大声疾呼,多方奔走。在西藏自治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银巴的建议得到了逐项落实。
    去年,西藏藏医学院首次招收40名天文历算专业的大学生,确保了传承队伍后继有人。西藏自治区政府拨款15万元,为天文历算研究所添置设备。从今年起,自治区政府将每年安排10万元天文历算研究专项资金。
    心愿:让藏族传统文化瑰宝绽放异彩
    起源于西藏的藏医药学,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为完整、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医药学之一。旧西藏仅有3所规模极小的官办藏医药机构,从业人员不足百人。西藏和平解放后,藏医药事业发展迅猛,目前西藏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17所,从事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达2185人,建有1所藏医药高等学府,区内外藏药企业多达上百家。
    然而,透过繁荣的表象,银巴敏锐地发现:藏药市场鱼目混珠,藏药企业盲目竞争。经过深入调研,他向政协递交提案:成立自治区藏医药管理局,加强全区藏医药业管理;加快藏医药的立法工作,保护性开发藏药资源。他的建议引起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管理局成立,藏医药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银巴并没有满足,他在调研中发现,长期以来,由于藏医医疗、教育、科研和产业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各级藏医药机构尚未建立健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级以上藏医药机构尤为突出。今年自治区政协会议期间,他再次递交提案,建议增加投入,改善各级藏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特色专科和学科。
    传承传统文化,关键在人才。银巴发现,许多造诣较深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英语不过关,长期被拒于职称门外,致使牵扯工作精力,影响业务水平的发挥。在他的呼吁下,自治区政府去年决定,天文历算从业人员免考职称英语,凡是通过以师带徒形式培养出来的天文历算从业人员评职称时不受学历限制。眼下,银巴正在调研藏医药从业人员和其他传统文化技术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审情况,准备再拟提案,建议取消这些专业人员的职称英语考试,改为考藏医古文或古藏文。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