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古书画作伪的地区性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杨丹霞    文摘报    (责任编辑:admin)
我国古代,赝品书画的制作不仅手法多样,且带有地区特色。后人在鉴定时为其取了相应的名称,如“湖南造”、“河南造”、“广东造”、“苏州片”、“扬州皮匠刀”等。
    苏州片 明末清初,苏州地区有些具有一般绘画、书法能力的人,专以做假书画为生,大多仿造唐宋元明大名家的作品,缺
    乏创造,笔法虚弱无力,图式有明显的雷同感。
    “苏州片”造假做的最多的恐怕要算《清明上河图》了。不仅有张择端款的,还有大量仇英款的。北京故宫藏仇英款《清明上河图卷》是最典型的。仇英造假的数量惊人,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像日本、美国等都有所谓的《清明上河图》。
    广东造 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有一批专门做假画的商人。“广东造”主要以做绢本设色人物为主,兼做少量山水、花卉。多半伪造宋以前画史上的大名家,如吴道子、尉迟乙僧、张萱等人物画。用很重的胶矾熟绢,绢丝毫无骨力,通过做旧,显出貌似很古的深茶锈色。又因其以水做旧,因此,作品大都脱裱,在作品开卷时有刺鼻的霉味儿,绢本表面有红斑,以蒙骗鉴定经验不足的人。
    山东造 山东潍坊有个谭子猷,原是一位木匠,是郑燮在潍坊做县令时的门人,画竹石学郑燮,常作郑氏假画。郑板桥曾在自己画的《兰石图卷》中说到他创作的步骤和习惯:“先勾石,次写兰,次衬以竹,此画之层次也。”又云:“石不点苔,俱其浊吾画气”。确实,现今确认为板桥真迹的作品中,都没见在石头上点苔的。谭云龙 子猷 所作板桥伪品,石皆点苔。
    (《文汇报》11.1)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