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明清时的名片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李乔    光明网    (责任编辑:admin)
名片,是清代官员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不过,那时的名片叫做“名刺”、“刺”,或叫名“纸”、“名帖”,也叫“谒”、“柬”。
    名片往来不胜其烦
    自明代以来,官场就盛行一种只投刺、不见面的应酬之风,即只将名片投递给对方,而并不真与接受名片的官员见面,这是官场
    中套交情、拉关系的一种手法。
    新春正月,更是“望门投刺”兴盛的时候。官员之间除了对真正的故交友人要见面拜年以外,大都是采用“望门投刺”的方法。这样做既省时省力,又算达到了拜年问候的目的,只是按照礼尚往来的规矩,有人投刺就须还礼回投。
    清人孙宝在《忘山庐日记》中对“望门投刺”的虚礼表示了自己的反感。他说,他的门房设有来客登记簿,他一看到上边来投刺的多是不认识的官员,顿感厌烦和为难,因为按照规矩,他必须一一答拜,而需答拜的官员,有的住家很远,他也必须长途奔波去投刺。
    红色名片象征尊贵身份
    清人汪启淑在《水曹清暇录》中记录,明代进士初及第(通籍)者只是在元旦或贺寿时用红色的名片,而地位尊贵者在平时即可以用红色名片。而到了清朝,只要是生员以上者,就可以使用红色名片,以至于普通的读书人也都普遍使用起红色名片。这些参加科举的士人,特别是考中了的士人,都是准官员,他们在正式进入政界充任官员之前,就已经按官场的规矩,从名片上区别尊卑了。 (《清代官场图记》李乔著中华书局出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