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噶仙洞、相思谷——草原鲜卑人的远古传奇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郅振璞    人民网记者    (责任编辑:admin)
寻内蒙古草原文化文物遗存今貌
    ——系列报道《亘古渺远的华夏文化北极带》之十五
    鄂伦春人立碑噶仙洞旁寓意是石屋后人
    蒙古人从大兴安岭里休养生息数千年,厚积而博发,依托额尔古纳河成就了一番震撼人类的伟业;同样,历史上的鲜卑人,也是在大兴安岭出发,把博大的北方草原文化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而远古时代鲜卑人对自己生存相依的大山直呼——大鲜卑山。
    为了寻北、寻根,2004年盛夏七月,我拖着沉重的行李和资料,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和黑龙江境内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的共同关照下,走上了高高的大兴安岭。
    在莽莽林海里,我从噶仙洞和相思谷找到了中原文化、契丹文化、辽文化的蛛丝马迹。如果把今天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相邻的外大兴安岭,一起放在远古时期来思考,我不得不佩服大鲜卑山、大兴安岭——这诺大的北方众多民族的母体与化装间,可谓功勋盖世!
    青石板上的远祖大脚印
    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嘎仙洞,是我国一级保护文物。嘎仙洞是一个天然大石洞,地处高阜,依山傍水,三角形的巨大洞口,暴露在距地面20多米高峭壁上。洞南北长九十二米,东西宽二十七点八米,高二十多米。洞内石壁光滑,穹顶浑圆,曲径通幽,洞内由下往上宛如“长蛇”似的向山顶延伸。洞顶又分出四个小洞,洞洞怪状奇形,洞内吐薄雾,山洞绕白云,烟树云海,气象万千,集雄、奇、险、秀、幽、奥诸景观形象于一区。登上嘎仙洞,给人以幽秘的仙境之感。
    阿里河林业局宣传部长闫君颇有悟性,一见我,就看出我此行醉翁之意不在酒。马上安排《林海日报》记者站长栾维敬,带我参观鄂抡春博物馆和噶仙洞。那天,一大批加格达奇林区的职工休假,瑞士、法国的几个男女也来探胜,所以林海里的神秘石洞,一下变的多姿多彩,喧闹异常。
    任何远方游客,一到嘎仙洞口,就会看见洞口两侧耸立的青石板直冲峰顶,像刀劈斧削似的。游客脚下的大青石板上,留下不易发现的一厘米深的大脚印。
    游人到此,观看这个大脚印都要叹为观止,是哪代人在石板上踩下的大脚印呢?栾维敬说,传说在很久以前,被人们称为“天神般的首领”嘎仙,一天打猎回来,得知有个九头魔鬼满盖偷占了嘎仙洞,嘎仙带着巨大神箭赶去。九头魔鬼见嘎仙带着巨大神箭赶来,便说:“这个仙洞已经归我啦。” 嘎仙打量了一下,说他是个蠢笨废物。九头魔鬼一听把自己说成个废物,便提出要与嘎仙比武,谁把挡在洞门的这块大石头扔得远,胜利者就是仙洞的主人。九头魔鬼先举起挡在洞门的那块大石头,运足了力气,扔在甘河边上。嘎仙轻轻地把那块巨石托回来,一跺脚,扔到甘河对岸那座岭上,不偏不倚,直立在山岭顶上,嘎仙站在这块石壁板上也踩出了一个大脚印。九头魔鬼服输了,又提出比箭法,要射刚才扔过去的那块石头的正中心。九头魔鬼弯弓搭箭,可因九个脑袋行动各异,连射三箭也没射中,而嘎仙一箭就射穿了巨石中心,还射出一个圆洞。九头魔鬼一看吓坏了,撒腿就跑。从此,鄂伦春人把石洞叫做仙洞,那座射穿的山峰叫窟窿山。
    石缝菠萝树——大自然精灵的千古造化
    记者看到,嘎仙洞口上方南侧石壁的缝隙中长出一棵黄菠箩树,树身与主干瘤疤盘结,枝干虬曲苍劲,蟠折交错,如龙腾飞、如蛇爬行,千姿百态。正寻思此树之蹊跷,孪维敬提供一份资料。
    据介绍,此树是阿里河林区唯一的一棵种树。每逢阴雨连绵季节,树叶间便开出金黄色花朵,可称为奇中之奇。老百姓说它是精灵鬼仙,而且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说是一个古代猎人上山打猎,不小心碰在树枝上,造成双目失明。从此,猎人再也无法以猎为生,后来天上的月亮仙子知道后,十分同情这位善良小伙子,就偷偷下凡给这位小伙子治眼睛。眼睛治俞后,小伙子睁眼看见美丽善良的姑娘,便向她求婚,于是俩人就结成了夫妻。可好景不长,月亮仙子的母亲知道女儿犯下天规,十分恼火,派雷公传月亮仙子回宫。雷公驶云来到月亮仙子与小伙子的家传娘娘令:“月亮仙子快速回宫”。月亮仙子知道母亲不同意自己的婚事,便对雷公说:“我已和鄂伦春人结为夫妻,决不回去。”雷公回到天宫将此事禀报娘娘,娘娘听后大怒,下令派天兵和雷公抓月亮仙子。
    在天兵和雷公抓月亮仙子回宫时,小伙子挺身而出。眼看仙妻要抓回到天宫去,急忙上前拦救,被雷公一掌击在嘎仙洞石壁上,石壁被击开一条长长的石缝,血淋淋的尸体被击在了石缝里。月亮仙子悲痛欲绝,扯掉自己衣裙上的黄飘带扔下,飘带落盖在丈夫身上,尸体顿时化做了一棵黄菠萝树,傲然挺立在石缝隙里,留下了“救媳妇化做仙树”的佳话。
    熊亲戚的传说与仙洞养育人与熊
    我们沿着嘎仙洞口往里走,到达中部光线就黑暗起来。快到顶部时,只有用火把、手电照在洞壁上,可以看见上面有几个小洞,自上而下向上延伸。冬天洞中温暖如春,夏天凉爽宜人。
    栾维敬介绍说,传说此洞是仙人与熊同居生儿育女的地方。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鄂伦春妇女到河边打水,被公熊抓进洞中,把她被进洞中用大石头挡住洞口,不让她出来。从此,公熊白天出去给她觅食,晚上就和这位妇女住在一起。后来,这位妇女怀孕了,生下了一半像人、一半像熊两个孩子,孩子们常常跟着熊出外觅食。一天,公熊领着一个孩子上山觅食事,这位妇女突然听到洞外有人行走声,于是她喊了一声,猎人听到喊声后,知道洞里面有人,过去将她和孩子救了下来,妇女带着孩子一起骑马跟着猎人回到自己的家。后来,随公熊的那个孩子成了熊,随人的那个孩子成了鄂伦春人了。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老人们说我们鄂伦春人的祖先跟熊是亲戚呢。自古以来,鄂伦春人很尊重熊,不杀它,即使无意中打死了熊,也要举行风葬仪式要说是“弄错了”,而决不说“杀”字,以求得熊的宽恕。
    1980年7月30日,人们在嘎仙洞内的斜阳中发现壁上刻有一些道痕,剥掉笞衣,才发现北魏第三代皇帝拓拔寿派中书侍郎李敞,当年祭祖时所刻的祝文。石刻祝文开头一行有“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七月甘五日”(公元443年)字样。祝文通篇是歌祖先之功德,乞神灵之赐福。
    记者参观过贵州织金县的大溶洞,也浏览过河南省新安县黄河南岸悬崖上的黄帝密都七仙洞,噶仙洞大小规模不亚于它们。加上噶仙洞上部又有小洞分支,这里的确是古代原始民族生活栖息的良所。但是,今天要探明各洞长短和规模,事先是要准备电灯的。同行人无奈,只好点燃烟盒,燃起火把,拼命攀缘着,也未看出个究竟。兴许,这正是鲜卑祖室石屋的神秘之处。
    阿里河人今天开辟了鲜卑人遗迹相思谷
    沧桑变化,朝代更迭,寒暑交替,传说在十几万年前,鄂伦春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造物主把大海变成了林海,嘎仙洞莫非是当年海底龙藏身的一个礁洞?
    记者在鄂伦春几日,正为噶仙洞百思不得一解时,闫君部长又和党委副书记路泉约我上相思谷,说那里是鲜卑人更早传说的遗址。
    我们驱车数十公里游荡在一片原始森林时,这里古称大鲜卑山,后人才改称大兴安岭。这片环境最优美,我们根据传说,几年来把这里开发建设成相思谷生态度假公园。
    进相思谷,既有林间公路,又有旅游小火车,可以把你一直带到鲜卑人的相思石前。只可惜,那天游客太少,小火车烧一次煤代价太高。
    闫君指着一块巨石碑文说,相思谷成名于公元二世纪中叶。相传当时居住在大泽(达赉湖)一代的鲜卑族部落大酋长洁汾,率领部落第二次南迁前,回石室祖庙(嘎仙洞)祭祖中,途经此山谷。在山坡一石旁巧遇天女相思,两人一见钟情,便以石为媒,当场完婚。事后天女相思嘱咐洁汾:明年此日石旁相会。一年后,洁汾到此,看见石上放一男婴,男婴下压一布条,告知:此婴好好善养,世为帝王。这一男婴便是威振北方、统长江以北的北魏开国帝王五世祖力微。洁汾为了感谢天女相思,便把此山谷赐名为相思谷,并告知后人永远看护。
    相思谷对面也是一片密林,据说当时军士们看见大酋长如此完美的婚姻,便站在林苑守卫爱屋,所以人们称这片密林是听爱林。树林里有不少巨大的落叶松和白桦树,不少原始树木长朽倒下,就象一条条巨蟒匍匐在林子里,间或还有雷击木的巨树痕迹。原始林加上远古传说,游人如若置身仙境一般。
    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现拥有7.2平方公里的原始林,属我国东北东部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和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域之间的过渡带。因特殊的水热条件和多样性的地貌,生长栖息着兴安落叶松、白桦、赤扬、钻天柳、黄芩、百合、杜鹃、猴头、紫貂、马鹿、黑嘴松鸡、丹顶鹤、鸳鸯等1000多种特定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其蜿蜒曲折、顺谷而下的奎勒河(屈利水)早在《魏书·失韦传》中便有记载。
    走出噶仙洞和相思谷,记者感到大兴安岭似乎更象北方远古人类的历史博物馆。在这里,还可以找到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布里亚特蒙古人、女真人、满族等诸多传说。我顿时悟出,大森林和大海洋、大江河一样,同样是人类和民族繁衍壮大的祖床啊。大森林里,没有岩刻岩画,没有庙宇文物,但是,优美的民族传说,自然古朴的石屋、流动的江水、漫山遍野的野果、身边流淌的甘泉,不正是我们远祖生活的要素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