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家媒体报道,考古工作者一直苦苦探寻的西周天子陵,近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公庙景区凤凰山一带撩开神秘面纱:除一座“亚”字形墓葬,还有近10个墓葬,分别为“中”字形、“甲”字形和“丁”字形。此外,还发现了多片甲骨文,上有“周公贞(周公问卦)”“新邑”“文王”等字样……本报记者就此事分别采访了相关人士。 宝鸡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文物科科长刘宏斌说,在宝鸡境内发现西周墓葬群之事属实,但并没有确定为西周王陵,因为现在还处在考古勘探阶段。而且,媒体过分关注此事,会给文物带来不安全因素。对此,陕西省文物局向宝鸡市文物局明确了3点,即:不组织宣传报道,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提供任何材料。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宝鸡惊世发现西周王陵墓葬群》的作者——《陕西日报》驻宝鸡记者韩冰浪。他说,他赶到现场时,凤凰山下偌大的土坡已被警戒,除考古工作者外任何人都不能入内。警戒线内,10多名考古工作者正头顶烈日紧张勘探,场内密密麻麻地分布着钻探点,还有用白灰标明的墓葬区的形状等。当记者追问其在文章中提及的工作人员及考古专家具体是谁时,他说是警戒线以内的考古工作人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12月,考古队在宝鸡市岐山县城北的周公庙附近进行野外考古勘探时,意外发现了两片西周时期刻有文字的龟背甲骨,而之前发现的均为龟腹甲骨。这两片甲骨中,一片刻有38字,一片刻有17字,此前考古学家发现的字数最多的周代甲骨只刻有32字。 为了能对这一发现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记者多次联系此前这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试图采访刘庆柱所长,未果。考古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没能到考古现场参与勘探,所以他无法判定这座“亚”字形结构的墓葬是否为西周王陵。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文物工作者考古发掘了上千座西周墓葬,但是其中贵族墓屈指可数。50多年来,为了寻找“王陵”,考古工作者对西周的3个都城进行了大规模探寻,但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如若此次发现的墓葬确系西周王陵,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一些多年来悬而未解的学术课题和历史疑团将可能由此找到答案。 为了解岐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勘探的最新进展,记者拨通了陕西省文物局的电话。文物处的一位负责人在了解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后,称这需要直接与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焦南峰联系。焦所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此次岐山发现西周墓葬群已上报国家文物局。至于考古成果、勘探细节、最新进展和重要发现,目前还不能向媒体透露。因为有相关文件规定,不能对尚未定性的考古发现成果进行随意宣传报道,而且考古学是一门非常严肃的学科,必须杜绝任何炒作。所以在考古所接到国家文物局可以对此事进行宣传报道的通知前,他本人及考古队的成员均不会也不可能对媒体透露任何考古发现成果。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考古处处长李培松表示,国家文物局已经接到陕西省文物部门报送的材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周墓葬群就是西周王陵墓葬群,也并不能说明其中的一座墓葬已经被专家们认定是西周天子陵,因为所有这些推断都必须用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真正下定论还要看考古勘探的结果。 新闻链接 5月25日傍晚在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附近的“浩善坑”甲骨抢救发掘现场了解到:截至当天18时许,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个工地已经进行了60多天的抢救发掘工作全部结束,共发现西周时期的卜甲700余片,其中有刻辞者82片,经初步清理,已发现可辨识文字350字,其中属首次发现的“周公”字样出现了5次,最多的一块卜甲上发现36字。 考古专家还正式确认发现了一处目前所知最高等级的大型西周墓地,其等级不逊于目前所发现的任何一个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君墓葬,但说其是西周王陵仍无根据。 此外,考古专家正式确认在新发现的大型墓地外围发现了长达1500余米的西周城墙,这在西周考古史、中国建筑史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