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亦庄发掘出的大型墓葬群在唐朝时可能是大运河的泛滥区,而已探明的43座古墓可能涉及近十个朝代。 有考古专家认为,大约在唐代时期,现方庄以南地区曾是永定河古河道,在这里发现的大型墓葬群可以推测出该地当时可能是一个商埠,或者是一座城市。不过,包括朱志刚在内的一些考古专家也有了新的分析,即这里曾经是大运河的泛滥区,因为马驹桥曾经是大运河的重镇,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土层中有分层明显的沙层,这应该与大运河泛滥有关。 朱志刚还告诉记者,大致来说,这些墓葬群的年代可概括为汉代至唐代,但如果细分,并不能排除存在魏朝、晋朝及南北朝时期墓葬或器物的可能。而考古人员发现一座墓葬中的古砖尺寸比较大,具备辽代墓葬的特点,因此可以推测:这43座墓葬可能涉及到东汉、魏、晋、南北朝、唐、辽代及明、清时期。 据了解,经过5个月的发掘,北京市文研所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79号地发现的南北两大墓葬群中,已探明了43座墓葬,其中南墓葬群区可断定为汉唐墓葬埋藏区,北墓葬群区则具有家族墓地的特征。 79号地位于开发区南端处,在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凉水河北岸。据查阅有关资料,历史上,自秦至唐及五代,人类在该地频繁活动均有记载。辽、金、元、明、清以来,该地逐渐成为政治活动、军事集结、商贸交通往来的重要地带,以至马驹桥演变为京南重镇。凉水河是运河文化组成部分,其历史研究价值一直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所关注。 文物部门表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探明的墓葬构筑、形制及出土器物造型,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