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觉 在人类生活中,音乐是一件神奇而古老的事物。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语言之前,音乐就以各种高低不同的号子存在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时至今日,音乐在现代生活中更多地扮演着一种娱乐性的角色,各种晚会演出少不了歌舞节目助兴,充斥着大街小巷的流行音乐和电视里各种歌唱综艺,早已成为全民消遣的内容。 音乐是一件神奇而古老的事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是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音乐并不是一项娱乐,而是一种具有神圣感的文明表达形式,一种重要的政治教化方式。本质上,音乐是人们利用自然界的某些材料或者自己的声带所发出的频率高低不同的声音组合,为什么会成为文明的表达形式和政治教化的方式呢?这就要追溯到古人对音乐起源的理解。 《礼记·乐记》说:“音的起源,产生于人心,人心之所以会萌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于是就会发出声音,不同的声音相互应和,而产生变化,变化而成为曲调,就叫歌曲,用乐器演奏出歌曲的旋律,并伴以执盾牌、斧头、鸡羽、牛尾所跳之舞,就叫作乐。” 具有神圣感的文明表达形式(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由于音乐是人心对事物感受的自然流露,因此《乐记》认为:“如果心中感到哀伤,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如果心中感到快乐,发出的声音就宽舒而徐缓,如果心中感到喜悦,发出的声音就昂扬而爽朗,如果心中升起崇敬,发出的声音就会正直端方,如果心中产生爱惜之情,所发出的声音就温和柔软。 不过,这六种情绪感受并不是人天然的性情,而是在受到外界境遇的触动以后产生的,因此上古圣王非常重视那些能触发人情绪的事物,用礼来引导人们的志向,用乐来调和人们的性情,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动,用刑法来防止人们做坏事。” 这就是说,一方面,音乐的高低缓急是人心对外物感知的自然流露,这使得音乐成为人心的表达。但另一方面,高低缓急不同的音乐,也会反过来唤起人相应的情绪体验,意味着音乐对于人心有操控性。正是因为音乐与人心之间高度的互通,让古人领悟到:“声音之道,与政通也。” 《乐记》说:“治世演奏的乐曲,是安详而欢乐的,这是因为政治和美,人民心中感到安乐。乱世演奏的乐曲,充满哀怨和愤怒之声,这是因为政治昏乱,人民心中有怨愤之情。即将灭亡的国家演奏的乐曲,曲调悲哀而愁苦,这是因为亡国之民心中怀着对故国的怀念和忧思。” 高雅音乐的教化功能(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由于人心受外物触动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自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音乐,有激昂奋进的,也有萎靡松懈的。孔子非常看重高雅音乐的教化功能,并警惕某些音乐可能对人心造成的祸乱。 在《论语》中,弟子颜回曾经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答道:“用夏代的历法,乘殷朝的车子,戴周代的冕冠,奏《韶》和《武》这样的乐曲,不要用郑国的音乐,远离奸佞小人。因为郑国的音乐淫靡,会惑乱人心,奸佞小人会使人危险。”当古人把音乐看成是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那么音乐就有了高下之分,不利于引导人正向情感的音乐,对于好的政治治理而言,是需要排斥和抑制的。 但是不可否认,严肃庄重的高雅音乐,需要很高的欣赏门槛。魏文侯就向子夏倾诉过自己的困惑:为什么我穿着端庄的衣冠、恭敬地聆听古代的雅乐时,总挣扎着生怕自己瞌睡过去,听郑、卫之地的音乐,就不知疲倦?子夏告诉他:您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音乐的享受,可古代的音乐都是和古代先王修身治世的事迹联系在一起的。聆听这样的音乐,是为了理解其中的道德意义,有助于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警惕某些音乐可能对人心造成的祸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音乐已经被视为娱乐和消遣的今天,古人的视角可以让我们对音乐的力量有新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