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教信仰中的三尸:惑乱人性造梦寐,庚申修道祈长生(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7 腾讯道学 李远国 李黎鹤 参加讨论

    独具特色的消除三尸法
    道教为了防止三尸借梦记人罪过和告人罪过,特别制定了一种“守庚申”的教规。庚申日是六十甲子一周期的倒数第四日,据说此日天帝“开诸罪门”,而三尸按例要向天帝汇报人的罪过。所谓“守庚申”,就是道士和修道者在庚申日,要通宵静坐,彻夜不眠。
    
    《占梦图》(资料图)
    《神仙守庚申法》:“常以庚申日,彻夕不眠,下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中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上尸交对,斩死不还。三尸皆尽,司命削去死籍,着长生录,上与天人游。或六月八月庚申弥佳,宜竟日尽夕守之。”这是说,在庚申这个日子,因为恰好是三尸壮大的日子,为了让人更好的保持理性,所以要彻夜不眠。彻夜不眠便不做梦,不做梦三尸也就无法借梦记人罪过了,同时也无法借梦去向天帝汇报了。
    道教传有各种消除三尸法,独具特色。太上曰:“三尸九虫能为万病,病人夜梦战斗,皆此虫也。可以用桃板为符,书三道埋于门纮下,即止矣。每以庚申日书带之,庚子日吞之,三尸自去矣。”敕符咒曰:“日出东方,赫赫堂堂。某服神符,符卫四方。神符入腹,换胃荡肠。百病除愈,骨体康强。千鬼万邪,无有敢当。知符为神,知道为真。吾服此符,九虫离身。摄录万毒,上升真人。急急如律令!”
    
    知符为神,知道为真。(资料图)
    又有咒法。《庚申夜咒尸虫法》:常以庚申夜中平坐,叩齿七下,击额呼彭倨;次叩齿七下,抚心呼彭质;又叩齿七下,扪腰呼彭矫。先两手心书太上咒曰:吾受《太上灵符》《五岳神符》,左手持印,右手持戟,日月入怀,浊气出,清气入。三尸彭倨出,彭质出,彭矫出。急急如律令!
    亦可用药除治。《太虚真人消三尸法》曰:常以春甲寅日、夏丙午日、秋庚申日、冬壬子日,瞑卧时,先捣朱砂、雄黄、雌黄三物,等分细捣,以绵裹之,使如枣大,临卧时塞两耳中,此消三尸炼七魄之道。明日日中时,以东流水沐浴毕,更整饰床席,易着衣物,浣故者,更履屐,先除澡之。都毕,又扫洒于寝床下,通令所住一室净洁,平安,枕卧向上,闭气握固良久,微咒曰:天道有常,改易故新。上帝吉日,沐浴为真。三气消尸,朱黄安魂。宝炼七魄,与我相亲。此道是消炼尸秽之上法,改真易形之要诀。
    
    修行存思(资料图)
    《神仙去三虫杀伏尸方》:取章陆根四十斤,削去粗皮细切之。以水八斗于东向灶煎之,令减半。去滓更煎之,令可丸。服如梧桐子大。丸蜜作之。
    还有存思法。《东方氏制三尸法》:常以庚申日存思头中,有太上老君、泥丸真人二人并共坐上,着远游冠,服玄袍,坐于冥光帐中,下视口、目、耳、鼻,清涤神气,谓之上一,拘面部之魂;次存心中,有太一太帝、绛宫真人二人并共坐,上着九阳冠,服丹南逸景之袍,坐于朱陵帐中,下视四体清波,肝肺胆肾,皆令净洁如五色玉,谓之中一,拘四肢之部精;次存脐内,有太黄老君、黄庭真人二人并共坐,上着十灵之冠,服黄罗之袍,坐于黄锦帐中,下视脾腹之下孔窍,令分明如白素,谓之下一,拘制骸魄。于是,三尸无从得动矣。
    还有炼形法。《五行紫文》曰:常用朔望之日日中时,临目西向,存两目中出青气,心中出赤气,脐中出黄气,于是三气相绕,合为一,以冠身,尽见外,洞彻如光之状。良久,乃叩齿四十通,毕而咽液。此谓炼形之道,除尸虫之法,久行之佳也。凡寅日去手爪甲,午日去足爪甲,名之斩三尸。经曰:常念心中出赤气,上行通喉咙,以意闭之于泥丸,为之不止,三尸自去,长生久视,司命刻名,着不死之紫箓。
    
    养生导引法(资料图)
    还有养生导引法:把两手交叉放在头上,长吸气即吐出。坐在地上,慢慢地伸展两脚,用两手从外边将膝抱起,急低头进入两膝之间,这样两手交叉抱头上行功十三遍,可治三尸病。叩齿十四次,吞气咽下十四次,为一通,如此做三百通为止。连做二十日,可使体内邪气都消除;做六十日,小病可愈;做一百日,大病可除,藏于体内的三虫和伏尸均可消除,使人精神焕发,面体光泽。
    概而言之,道教所有的消除三尸法,目的都是为了安魂守魄,清静心地,排除各种精神的困扰,心理的烦躁,身体的病变,以求健康长寿,圆满人生。
    (编辑:景卿)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 李黎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