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如何认识自身脏腑疾病?

http://www.newdu.com 2018-03-07 腾讯道学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如何认识自身的脏腑疾病,对于健康、长寿、养生都十分重要。人往往是得病生疾之后,常想到的是医生、医药。
    而养生恰恰是靠未病先防,也就是治“未病之病”;其次是通过自我观察,感受、感觉来判断哪一个脏腑出现异常;再者通过饮食调摄、形体导引锻炼,以及配合日常起居、调整心理情志,最大限度的激发自身“自愈”能量,使其恢复健康。
    有人说“解剖学、手术是西医,西方的专利”,这是大错特错的。在我国很久以前的诸多经典、医典中就详细记载有人体解剖学图式,及麻醉、手术案例等。诸如华陀的麻沸散(麻醉剂)及其开颅手术;魏华存的《黄庭内景经》……
    
    “解剖学、手术是西医,西方的专利”,这种说法大错特错。(资料图)
    在这些医学道经宝典中,历代先贤们不但观察到了脏腑所在的位置、形状、大小,还充分论证了它的重量、病变、颜色及其变异后在人体、五官呈现出的不同反应和症状。
    如《四季摄生图》说:“肝者,干也,状如枝干,故谓之肝。重四斤四两,在心下,有七叶,左三页,右四叶。”并说:“肝神喜悦病不生,肝闻悲伤则有泪,泪出于肝。”“心者,纤也,所纳纤维无不贯注,变水为血。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脾者,裨也,裨助胃气。在心下三寸,重一斤三两,阔三寸,长五寸。”“肺者,勃也,言其气勃郁。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共八叶。”“肾者,形如鹿,象圆石,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有左右肾,亦谓之命门,生气之府,死气之庐,守之则存,用之则竭。重一斤一两,对脐后附腰脊之处。”
    关于就如何认识自身的脏腑疾病,《遵生八笺》说:“肝热者,左面颊会发赤。肝病会令人喜怒无常,肝虚则恐惧。肝气逆,易头痛、肋痛,甚至耳聋颊肿。肝有病还常嗜睡,眼生膜、视物不明,怕风、易流泪,眼角发痒、目赤……
    
    认识自身的脏腑疾病。(资料图)
    胆有病,多口中发苦,流酸水,心中惊恐。胆虚为伤寒之症,头易眩晕,指甲头发枯焦,膀胱和小腹常疼痛。因肝与胆相合,两者在治疗上用药可合而用之。
    心有病,热症者面色赤,口中易生疮,胸膈、肩背、两肋、两臂皆痛。虚症者心和腹部按之则痛。手心、足心热,口干舌强、咽喉痛。
    脾有病,热症者鼻发赤黄。虚症者腹胀而鸣,大便溏痢,食不消化。脾风者则多汗、怕风,身体上游风习习似虫爬,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甚者脚肿痛而难行。
    肺有病,热症者,左面颊发赤色,喘咳气逆,胸背四肢烦痛。肺虚则气短,呼吸不畅。肺燥则喉干。肺最怕寒,肺风则多汗怕风。肺有病往往不闻香臭,鼻生瘜肉,或生疮疥,皮肤燥痒,甚者唾脓吐血。
    肾有病,热症者腮部发赤,面色发黑、牙齿不坚,腹大体重,汗出怕风。虚症则腰痛。肾病患者多黑瘦无力、腰膝、膀胱冷痛,小便淋漓等。
    (编辑:景卿)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