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讲经说法 >

明心见性与性命双修:妙华法师洗心禅寺冬季禅七开示之二

http://www.newdu.com 2018-03-12 腾讯佛学 妙华法师 参加讨论

    
    明心见性(图源:网络)
    文 / 妙华法师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慈悲:
    大家在禅堂里面同学同参,现在,借这个宝贵的时间讲开示,结一个法缘。
    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明心见性,第二内容就是性命双修。这两个内容可以说是法要。如果你想修行的话,这两个问题不明了就容易盲修瞎练。古人说:“预知上山路,试问下山人”。释迦牟尼佛是从灵山到人间来讲经说法的,虚云老和尚是从鸡足山下来建寺度生的。他们从山上下来,他们当然就知道上山的路。我们学习佛经,听大德的开始。实际上就是为了指明心路。
    明心见性又叫开悟,开什么呢?开佛知见,那么佛的知见是什么呢?如果直白的告诉你就是这个人生和宇宙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是如来藏。凡夫众生虚妄颠倒,在人间打妄想,搬弄是非,害人害己,因此迷失了自己的本心本性。
    悟什么呢?悟佛知见。只是说开和悟略有不同。风吹云散,拨开迷雾见青天,自性光明,那个叫开悟。这个意思里头还带着另一个意思。这个开是靠经书的接引,靠善知识的引导,靠天风把心中的雾霾吹散。
    而自性悟就没得商量了,悟这个字就可以说明问题,一个竖心边,一个吾。吾就是我,我的心我自己悟,完全是自己做主,开玩笑的说是自助餐,你自己吃饱,你想吃啥你自己知道,不是套餐不是配餐,我的心我知道,我的心我明了,这个叫悟。因此在禅堂里面呀,我的心我来悟,这里面就奥妙无穷啦!
    就明心见性这四个字本身来说,用语言能够讲清楚的,至少要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明心见性,心和性是一码事,心和性彼此不分。
    第二层意思心就是心,性就是性。心不是性,性不是心。至于为什么?我待会再告诉你。
    第三,心和性,手心手背,一体两面,密不可分。
    什么是心呢?有善心,有恶心,有清净心,有染污心,有是非心,有和合心,有馋曲心,有质直心。这个心在中国的字典里,在佛经里面呀,写不能尽矣,说不能尽呀!人和人,千人千面千种心,心不相同,这就是心。
    那么什么是性呢?给大家打一个比喻呀,你就听明白了,海水就是性,浪花就是心。真如性海里面起了分别了,有了浪花了,性就变成了心。
    再打一个比喻,就像山泉水,山泉水就是性,心水为性,心性为水。你在里面放了盐,它就是咸的,就变成心了。你在里面放了糖,它变成甜的,就成心了。你在里面放了药了,成苦的了,就成了心。那也就是告诉大家呀,心和性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性海是明明净净,湛湛寂寂的,又叫如来藏,又叫真如心,又叫一真法界。所有的众生共用的是一个心,就是真如心。也就是说,讲到如来藏,讲到真如心,你和我没有差别。但是如果讲到人心的话,就有差别了,味道就不一样了,至少它有善心,有恶心,有愚昧的心,有觉悟的心,它就不相同了。这个心和性的关系呀,非常之微妙。
    因此,六祖慧能在法宝《坛经》里说,心为城,性为王。城在王在,王去城空。一个人能不能觉悟,一个人清不清净,一个人解不解脱,一方面在于他心安不安,另一方面在他这心性清不清净。如果你有要名的心,要利的心。不了解人生和宇宙的实相。整人害人,拨弄是非,造孽不断,那个心就叫染污的心。退一万步说,业障凡夫,千人千面,习气很重,但是你那个性和佛性无二无别。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这个意思。“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一两句话还真的讲不清楚。你需要有很好的悟性从文字上透过去,能够举一反三,你才能够知道。
    明心和见性,为什么把这四个字这样排列呢?明心见鬼行不行啊?不行!你看那个鬼字里面是一个私。明心见性是说你的心生出来的地方,你的念头出来的那个地方就是性。一旦升起念头了,你就变成心了。明心,心里头光明了,心里头清净了,自然就见性了。
    大致来分说,明心倾向于理,见性倾向于事,明心倾向于学,见性倾向于修。
    因此这个见性的“见”字在这里要做两个理解,第一,现性,你把你心里的五欲六尘打扫干净了,你的佛性自然就出来了,那个叫现性。明心见性的见字在这儿有显性的意思。
    第二个意思,不是看见,而是证道,证悟,谁放下了名利,谁消灭了烦恼,谁在禅堂里头参禅打坐,证到这个性,不是看见,而是亲自证到。因此古人在讲到见性的时候经常会用一句话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春天到了,水是温的,鱼知道。冬天到了,水是凉的,鱼自己知道。言外之意就是说,见性这件事情,师父不能帮你,经书不能帮你,寺庙不能帮你,只有你自己亲自证道才有办法,因此叫明心见性。
    但是问题很麻烦,麻烦在哪里呢?鱼永远不知道自己在水里头,因此道家就说:百姓日用而不知,道须臾和我们没有分离,就像虚空,就像空气。和我们没有分离,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就像鱼在水里头。它的爸爸,它的爷爷从来就没离开水。鱼离开水就死啦!人离开道也会死。那你们说我离开了道,我怎么没死啊?
    因为你行的是邪道,以恶业邪心为命。杀生,偷盗,妄语,造孽多多,你是用业在活命。活的是眼前,不得长久。能活是能活,是盆栽的,是化肥催的,是农药打的。能活多久,活得质量如何,这个我们就要慢慢的商量了。
    一个人如果能在接人待物,行住坐卧,举手投足,扬眉睡目的时候都能够体会到道的存在,那这个人就是高人了。但世间的凡夫不知道,我要住山,我要住洞,我要把胳膊锯掉,我要把腿扳弯了,我要七天不吃饭,然后我要把头上磕的一头都是包,我要穿破烂的衣服,认为那样才是修道。
    那个修道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就是你的爱欲心很重,你的贪欲心很重,我通过矫枉过正的方法,通过极端的方法把自己纠正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是可用的。通常情况一个修道人一定要衣食住行,学和修,空和有,入世和出世要行于中道。要慢慢的去体会,你不要去行邪道,一定要行中道。
    明心见性这四个字啊,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借这个宝贵的时间呢,大概给大家照葫芦画瓢讲这么一个方向,你把这个意思理解了,以后自己用功就有方向了。
    
    性命双修(图源:网络)
    第二个问题 给大家讲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不但佛教提倡,道家儒家都会这样提倡,为什么要性命双修呢?单刀直入的说,性离不开命,命也离不开性。但是凡夫,其心羸弱粗浮,他对于道法、佛法领会得不精到。因为领会得不精到,在执行的时候要么堕在空见里面,要么就堕在有见里面。堕在空里面叫顽空,堕在有见里面就是恶俗,你看世间的人们争名夺利,不择手段,那就是恶俗。他照顾了他的肉体,他没有照顾自己的灵魂,或者说他的灵魂像鸡毛一样轻。只要肉体不要心,世间这种人比比皆是。
    那么还有一部分道人,光要性不要命,为了修道自找苦吃,受尽了百般的煎熬。如果你吃的这个苦,受的这个磨难能够让你心开意解,让你明心见性,那这个苦是值得吃的,如果你为吃苦而吃苦,这个苦就白吃了。就像一个人不为治病而吃药,那不是神经病是什么!我为了寻师访道跋涉了千山万水,为了制止自己的贪欲,我尽可能的让自己放下万缘,那是有必要的。
    因此来说啊,对于性和命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先讲什么是命,我可以这样讲,我们活到五十岁都不知道什么叫命。孔子一辈子讲学,读书,到了五十岁才知道天命。我们普通的老百姓你知道你的命吗?想知道自己的命就去打个卦,调个风水算个命,那直接就是小儿科。
    我今天告诉你,命分三个层次,加上佛教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天命。
    当爹妈的生男生女那是天命,寿命长短那是天命,人力是不可为的。至于现在你说转基因,我改性,然后我搞试管婴儿,我到医院拍个X光,是儿子我就留着,是女儿我就把她打掉。那叫造作,那叫逆天。总而言之,不展开论述,就告诉大家人是有天命的。
    第二个命叫性命,性命就是你父母怀你的时候,带来的那一股气。有俗气,有清气,有浊气,有清气。有的人很粗糙,有的人很细致,有的人很刚强,有的人很柔软,有的人很丑恶,有的人非常善良,那就叫性命。
    人持秉性不同,在解读这个世界的时候态度也不同,方法也不同。有的人受了苦受了难,对人生会充满了慈爱和同情。有的人受了苦受了难,他就拿着刀拿着枪来报复这个社会。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会有截然不同的区别呢?那就是性命不同。不同性命就是气秉先天之气。
    第三个命叫人命。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自然环境。环境不同,你的人命就不同,于是就有人打卦,就有人调风水,就想改自己的命。
    那么佛教说什么叫命呢?命由三部分组成,以后你在跟别人讲命的时候,你就不要胡说八道,你要一语精点,把它说的清清楚楚。
    人的命是由寿、暖、识构成的。
    寿就是我们平时讲的阳寿,你吃好药打好针,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因此,我们现在有一句口诀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其实到了八十四就是圣人的寿命,
    什么是寿呢?就是我们的阳寿。暖就是我们身上的暖气,血液的流通。
    识就复杂了,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阿赖耶识,西方叫灵魂,当然能不能等同那是做学问的事情,不去深究。总而言之,在肉体后面有一东西或者叫灵魂,或者叫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在没有投胎之前,叫羯罗蓝,投胎以后驻入你的心中。
    我们为什么要讲勤修戒定慧,慧才能识啊?为什么要在禅堂里面修定修慧啊?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信因果啊?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命运。从哪个根本上改变命运啦?从阿赖耶识里面改变命运。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不跟大家讲,就讲这个阿赖耶识。如果你活着或者你死了,每一个人的阿赖耶识是不一样的。各是各的阿赖耶识。只有转识成智以后,变成了大圆镜智,证到如来藏那步天地,它才是平等无二的。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如果粗浅的讲是同工而异名。
    如果细分说,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有区别的。如来藏是不染污的,阿赖耶识是染污的。
    给大家打一个比喻,如果眼耳鼻舌身这五官是属于出纳的话,意识就是属于总管。通过这五个窗口进行收入和支出。末那识相当于运输管道,把存的款取出来,把挣的钱再存进去。
    所以我们打七啊,就是要把这个地方剪断。不要让我们打妄想,不打妄想干嘛呢?用甚深的禅定,用甚深的智慧伸入到你的阿赖耶识的仓库里面,看看你的仓库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你是个很好的仓库管理员,你还怕里面有老鼠吗,你把仓库里面的善恶的种子全部给搬出来,把仓库里面清的干干净净,这时候突然发现,哦……,把种子搬走了,仓库还在这里,那个仓库就是如来藏。
    你说把种子放进去,仓库变大没有,没有变大,你说把种子取出来仓库变小没有,没有变小。如来藏它是不染污的。在凡夫和众生没有减少,那个性就叫如来藏性。因此又叫性海,在如来性海里面,有鱼鳖海怪,但是它们都不能染污这个性海。
    这个道理已经非常微细了,非常深了,一般人听不懂。
    再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告诉你,飞机从天上掉下来失事了,飞机失事以后要去找那个黑匣子,那个黑匣子就很像众生的阿赖耶识。在那个阿赖耶识里面存着很多的种子,这些种子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因果。这个因果怎么样才能改变呢?只有通过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只有增加了定力,慧力之后,这个因果才能够扭转。恶业才能够变成善业。因此这样一来才有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境界,这是命。方法不同,境界不同命也不同。
    性我在前面已经讲到了,性就像海水,性就像泉水,性就像虚空,性就像空气,它包藏万物。在万物之中,但是它是清净的,它是无染的。了解了这个性以后啊,你在修行的时候要性命双修。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病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得了癌症的人,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欠了钱的人,我也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瞎了眼睛,断了胳膊断了腿的人说,我活得很自在啊!你的命被你搞伤了,被你害惨了,你的性怎么会安宁呢?就像一个人拿了一个破破烂烂的手机,里面装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那个系统是不能够发挥功能的!因此大家要清楚的认识到性命双修的重要性。
    如果非要把性和命分出层次来,性好命就好。
    或者换句大家听的懂的话,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慈悲,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光明,长的再丑,走到人跟前都是一团和气,和人接触人感觉到很舒服。一个人就是把自己的脸修过了,穿的再漂亮,开口一讲话就是是非,就是人我之见。下次你就不想见了,她闹心啊。所以说从根本上来讲心好命就好。
    反过来讲,我们人和环境,人和社会,心和我们的命它是互相转化的,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叫互为根尘,从外面转化到你的内心,你的内心也会影响到外面。比如说一个脏乱差的人,到了庙里来,又嚼摈榔又喝酒又耍酒疯,那这个清净的寺庙就被他扰乱了。反过来说,一个和尚到了小区去和居士们接触,保持他的清净和正法,他就可以把这个小区,把这个家庭变的清净。人和环境,性和命,是互为根尘的。
    就像我们门口的放生池,如果里面烂了几条死鱼,死了几条鱼烂了,你不把它捞出来,它把水体给污染了。反之,如果你不给它源头活水,所有鱼也就被染污了。鱼和水是可以互相染污的,我们的性和命也是会互相染污的。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大家在修行的时候就像出门骑自行车,哪一条路离回家的路最近,哪一条没有风险我就走哪一条路,走到十字路口,不知道哪一条路了,把车停下来,这就是定。不要乱穿斑马线,那就叫戒。开口,鼻子底下是大路,问那个过来的人,问他这个路怎么走,那就是慧。
    到了十字路口,由戒定慧,去问了路再走。不要懵着头乱走。我常常见到很多修行人,道心很猛,用力很大,方向相反,用的力越大,跑的越远,邪的越大,那个道心是可贵的,态度和方法不对,回家的路是找不见的。
    除此而外,骑自行车要左右平衡啊,自行车就两个轮子一条线,它为什么不倒啊,你左右在平衡它啊,我们修行人,调饮食,调睡眠,调心身。方方面面都要把自己调到中道的状态,中道在中医里面叫平衡,当然在佛教里面讲的中道实相是很深的,那是中医的理论不能够比拟的。
    因此,从明心见性到性命双修内容至关重要,今天大家在一个禅堂里面,同参共学,我就把自己学到的这一点东西讲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完)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妙华法师,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