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平庸促成凡夫俗子 中庸才是君子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8-03-26 腾讯儒学 金钟 参加讨论

    文/金钟
    现在的很多人追求佛系生活,做事不追求完美,只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人家问起来,他就以“中庸”为借口,说自己在践行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而这明明就是偷换概念,不懂中庸是什么。
    
    中庸之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庸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处世态度: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就是宋代程颐说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也就是:不偏于一边的叫做中,永远不变的叫做庸,这里的不偏于一边是指不偏激,在人生的路上不偏离道德,不偏离自己的初心;永远不变不是不变通,而是对于一个目标矢志不渝,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
    
    
    平和的心态 (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二就是平和的心态。人生难免有大起大落,会使人大喜大悲,而中庸所说的就是不要喜怒哀乐太过火,要始终保持一种敬畏的心,避免乐极生悲,这样才会保持健康。
    第三就是“好用”,就是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一己之利,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能够发挥最大的力量,做一个有用的人。
    《论语》中有一句话我觉得阐释中庸尤为合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就是如果人的本质、朴素性表现得超过自己的经验和视野和文采,就显得很粗野,然而个人的素养和文采等具有修饰性的东西比人的本质、朴素性表现得更强的话,那么就显得很浮夸空洞。当一个人的文采思想与其本质得到均衡发展的时候,这才是君子,这才是中庸。
    
    变通和提升(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庸并非平庸
    一封《致鲁迅的信》中曾说过:“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鲁迅认为这不是惰性,而是卑怯。遇到强者的时候,不敢反抗,就以“中庸”来自我安慰,以中庸作为自己的借口和挡箭牌的往往是把“中庸”做到了平庸,“中庸”由此变成了一个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有人立下了一个目标但遇到困难不能坚持下去,说这是“中庸”,要学会变通;有人遇到开心的事哈哈大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发怒,说这是顺应人的发展规律,是“中庸”;有人觉得平平常常就好,不求上进,说这是“中庸”。
    
    包容性的品质(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是这里的“中庸”不是上面所具有的三层含义,而是一种“平庸”,是不能坚定志向、不能保持平和、不能做一个有用之人借中庸作为标语来掩饰自己的盾牌。
    中庸也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在不变中的一种变通和提升,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包容性,不断地融合不断地发展,使儒家学说能够与其他学说互利共赢。
    中庸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品质,不是做事做人敷衍了事,觉得差不多就可以,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会包容,学会变通,学会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不忘本心,达到“文”与“质”的均衡,这才是真正的“中庸”。请不要再拿“中庸”做“平庸”的墓志铭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