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学人小传:严修

http://www.newdu.com 2018-04-24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严修(1860—1929),字范孙,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1860年出生在顺天府三河县一个在津门很有声望的盐商家庭,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1886年任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1894年任贵州学政,倡新学。1897年热心于乡里兴学,1906年转学部左侍郎。1908年奏定各级学堂毕业生执照,这是我国最早为毕业生颁发的文凭。1909年拟定八年教育计划,这是我国最早制定的国家教育计划,还最早推行了学校文理分科。1918年筹办私立南开大学,设立“严范孙奖学基金”,并捐三万图书给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的建立是严修从事教育事业的最高成就,培养出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一大批社会精英,个个风标独立,自成一家。1929年3月,严修在天津病逝。在严修的追悼会上,张伯苓曾满怀深情地追念:“南开之有今日,严先生之力尤多,严公逝世,在个人失一同志,在学校失一导师,应尊严先生为‘校父’。”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严修“不愧为旧世纪一代完人”,哀其逝世“诚为学界之大不幸”。
    严修的故居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文昌宫大街西,是一处大宅院,共有百余间房屋,他曾在家宅创办了各种教育。1898年开办严氏家塾,聘请张伯苓主持家塾,课程有英文、数学、理化等西学。在严修的主持下,张伯苓全力改革私塾教学,半日读经书,半日读洋书,尤其注重学生的体能锻炼,师生一起做户外活动,开创了天津民办新式学堂的先河。1902年严修赴日考察教育归来后,在家宅创办严氏女塾,课程有缝纫、洗衣、织布,以及英文、国文、算术、日文、音乐、图画等。1905年,严修将严氏女塾改为了严氏女学,成为天津最早的私立女子小学之一,执教的老师都是当时天津教育界的知名人士。1905年严修开办了最早的幼儿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幼儿教师,聘请了日本女教师大野铃子,开设课程有保育法、音乐、弹琴、体操、游戏、手工、英文、算术、生理、化学、国文等,由张伯苓及南开大学教师执教,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幼教师资。之后,严修又创办了天津最早的幼儿园,开设声乐、舞蹈、游戏等教学内容。该园开办了20年,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严修书法的可贵之处凸显在他扎实的传统功底上,这在《严修日记》中充分体现出来。《严修日记》是一部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广的大型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严修的思想和行动,不仅表露出他超然的心态和情操,更展示出他精深的传统文化修养,从中也感受到了他内藏的睿智和雄才,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
    《严修日记》以小楷书写,关于小楷书体,严修则充分肯定其实用价值。在给儿子智崇信中,他这样讲道:“字则小楷最切用,求速求匀,而能事毕矣。”而在给镜虚的信中,他又讲道,“律诗、小楷中者,皆庄子所谓大惑者也。”
    《严修日记》早年书体秀劲,间带少量行意,晚年笔致更显沉雄、静穆和稳重。书写日记时,严修没有过多地考虑书法创作,没有想到要把日记作为书法佳作传诸后世,但恰恰因为没有刻意书写,而在书写之时即兴自然,一任文思涌动,心手双畅,反而其作品得之天成,透漏出真才气与真性情,成为妙手偶得的佳作。如果没有坚实的学养功底和胸藏万卷的气势,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
    严修对书法艺术如痴如醉,毕生殚精竭虑,其惊人的毅力常人难以企及。翻开《严修日记》中任意一页,都可见他勤奋读书、刻苦习字、铁砚为穿、池水尽墨之情形。即使有生病之日,待痊愈后也要补上习字之课,有记载:甲申年四月初八“起晨病”,但在四月十六日“起晨写大字三十六字补初八日”,四月十七日“起晨写大字七十二字补初九、十日。”
    这种严肃的治学精神堪为后人楷模。关于书写日记,严修在《劝学文稿》中有论述:“先正读书,无不札记,日久积多,遂成著作,此最便之法。……若逐日登记,或以月次,或以年份,事后遗忘,便于检阅;朋友讨论,便于传观。所费不过一举笔之劳,何惮而不为也?”(作者:李莉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