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其它 >

黄复彩:退后原来是向前

http://www.newdu.com 2018-04-25 腾讯佛学 黄复彩 参加讨论

    
    六尺巷诗文
    文 / 黄复彩
    一纸家书只为墙
    让它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流传很久的一首桐城六尺巷的诗,据说作者是一个清代的丞相。
    很多年前,我在九华山甘露寺的一面围墙上读到布袋和尚的一首诗,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后原来是向前
    甘露寺在九华山半山处,定心石下。始建于清代,据说寺成之日,满山松竹尽挂甘露,寺便以“甘露”名之。上世纪七十年代修盘山公路时,由于受当时设计理念及条件的限制,公路直接绕寺而过,而在山门口,兀的一个接近九十度的急转弯,多少年来,凡路过甘露寺的车辆,没有不捏一把汗的。藏学法师担任住持后,便将原先的围墙推倒,重建的围墙内缩几米。甘露寺面积缩水了,公路却宽了。寺内有人想不开,藏学法师便将布袋和尚的这首诗写在了墙上,那是我第一次读到这首《插秧诗》。
    
    桐城的六尺巷
    桐城的六尺巷现在成了旅游热点,“让它三尺又何妨”的诗也开始家喻户晓。我不知道是先有六尺巷,后有六尺巷诗,还是先有六尺巷的诗,尔后才有六尺巷。但不管是六尺巷,还是六尺巷的诗,乃至这个数百年前的张丞相,就都被历史记住了。能被历史记住的人或事,总有它被历史记住的理由。
    前年的一个时候,剧作家王晓马在微信中发来一个帖子,他希望我能以一个小说家的思维,并站在邻居吴先生的立场,对张丞相的那封“让它三尺又何妨”作出戏剧性的反应。
    我知道他正在写一个关于六尺巷的戏,于是便很快给他写了两个“打油”的版本,也是一种“戏说”:
    其一,邪说版:
    (邻居)唱:丞相家大业又大,半条街道都姓张,三尺薄地买名声,我又岂能被他诳?
    (白):想我家主公在扬州城里虽然只是芝麻大的小官,一年里雪花银少说也有……(看四周),不说也罢,不说也罢哦(暗笑),切,漂亮人哪个不会做?不就是三尺地嘛?(学官腔唱):让它三尺又何妨?
    这一段道白,援引清人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承认,我在引用这段公案时,心地有些阴暗,因为我把官场上人全都抹黑了。这当然是不妥的,于是,另有正说版:
    (邻居吴和成唱):家书一纸只说墙
    锱铢必计两毁伤
    但化干戈为玉帛
    盈盈六尺天地宽
    
    退后原来是向前(书法:藏学法师,摄影:许国祥)
    生活每天都在更新,我的开始退化的脑子已跟不上这瞬息万变的时代,这件事很快就忘记了。但不久却传来消息,作为编剧的王晓马退出了《六尺巷》剧组。原因是他不同意将《六尺巷》这出戏一定要按某种意志任意拔高。在他看来,六尺巷本来就是一个民间道德的副本,说的就是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的故事,而谦让,是一个天大的题材。这是一个贪婪的世界,因此也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吵吵嚷嚷,打打杀杀,锱铢必计,你争我夺,在一个叫作“经济大潮”的上帝面前,人们的眼里似乎只有利益,直至“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人与人,国与国,欠的就是一个“仁和谦让”,从这个意义来说,“让它三尺”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是比什么都大的。
    王晓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写戏,他的戏,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却又在生活的情趣中让人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王晓马算得上是个明白人,他说,有些东西,不过是一个皇帝的新衣,台下的人早就明白了,可台上的戏还是在热热闹闹地上演着,这是中国戏剧,乃至文学不被人待见的原因之一。
    我给王晓马发去一个帖子,所引的,就是传说中布袋和尚的插秧诗。我认为,这首诗既是写给张丞相“让它三尺又何妨”的,也是写给现代人王晓马的,更是写给与我一样在利益的战场上盘桓挣扎的现代人的。
    再回到布袋和尚上来。布袋和尚即是传说中的大肚弥勒,他一般就坐在佛寺的第一进天王殿里。敞着胸,露着乳,赤着脚,以他大肚弥勒式的笑容迎接着一切人,一切事,他的笑是任性的,圆融的,也是自在的。我曾在一个寺庙的天王殿读到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一切可笑之人。我想这副对联的作者一定就是一个如我等一样,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文人,而并非大肚弥勒的本意。但是,我还是很欣赏这副对联,欣赏这副对联作者的尖锐或犀利,这个世间,谁又不是可笑之人,谁又没有可笑之处呢?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低头看天,退后一步看人看事的平和心境,这也正是我们的“可笑”之处。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作者黄复彩,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