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柳宗元:学会排解 便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http://www.newdu.com 2018-05-22 腾讯儒学 弓难张 参加讨论

    文/弓难张
    潮汐有波峰有波谷,有涨潮也有潮落。人生亦如此,有得意也会有失意。得意时阳光普照,鲜花盛开,日子过的比蜜甜;失意时就像进入了低潮期,你看到了自己在“裸泳”,看到了自己最“丑陋”的一面,此时的日子最难将息。
    
    人生如潮汐,有起有落(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人生的高度则取决于你如何度过低潮期,因为它决定了日后涨潮时你所能达到的高度。
    在当代中国人眼里,柳宗元的名头很大很响亮,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大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政治上也有作为,可谓功成名就。
    但柳宗元人生的道路一点都不平坦。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恰如潮涨潮落,而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春风得意 青云直上
    
    身处顺境时,眼前是一片光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朝的进士在封建皇权社会里算是最难考的。究竟有多难?《游子吟》的作者孟郊考了三次,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诗圣杜甫、田园大诗人孟浩然以及喜欢推敲句子的“诗奴”贾岛等都没考上。
    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与孟郊、韩愈这些穷苦出身的人相比还是强了不少。赢在起跑线的柳宗元也很争气,年少即喜文弄墨,下笔成章。
    公元793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798年又通过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在有唐一代的文人骚客中,柳宗元绝对算得上考试达人,一考必中,没有体会过落第的痛苦。
    再看他的仕途:796年,秘书省校书郎;798年,授集贤殿书院正字;801年,蓝田尉;803年,监察御史里行;805年,礼部员外郎,参与到王叔文永贞革新政治集团核心层,仕途达到顶点。
    
    等待柳宗元的似乎是无尽的坦途(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可以这么说,最初身处官场的柳宗元仕宦之路一帆风顺,如同打游戏加了外挂一样一路攀升,成为中晚唐帝国的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启明星。
    一朝被贬 永州十年
    805年8月,唐顺宗被迫禅帝位于唐宪宗,改革派遭打压,短命的永贞革新运动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开始了他永州十年的贬谪生活。
    在人的一生中,十年可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十年会怎样?大文豪苏轼思念亡妻的十年经历了“生死两茫茫”的痛苦,香港歌星陈奕迅用《十年》明白了爱情的无奈和酸楚。那么,柳宗元的永州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呢?
    永州司马,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岗位,国家公务员,有俸禄有地位。但实际上,这只是唐朝政府为了安置那些贬谪官员所设置的一个虚衔,无权无势,行动亦受限,类似现代的监视居住。
    体验过蹦极的人都知道,那种从高空突然自由落体的下坠所带来的惊惧和恐慌感在平地上是无论如何体验不到的。政治家柳宗元没玩过蹦极,但他对这项运动应该感同身受。
    
    急速下坠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恐慌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繁盛的京城一下子到了偏远蛮荒的湖南永州,政治失意、家庭变故(半年内老母病亡)以及生活窘迫,真正的人生低潮期就这样不期而至,而柳宗元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迷惘与痛苦不可避免,前路漫漫,何处是正途?关键时刻,是永州的山水拯救了困境中的柳宗元。
    永州有景色明秀的冉溪,柳宗元在溪边结庐而居,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写完《八愚诗》,还要写《愚溪诗序》;这里还有清潭幽水,茂林修竹,奇山异石,每处都是令柳宗元脑洞大开的妙景。
    于是乎,《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等被称为“永州八记”的精妙文章接连出炉。
    
    柳宗元在永州寄情山水,写出流传后世的“永州八记”(资料图 图源网络)
    柳宗元之于永州山水,就如伯乐之于千里马。正是因为因为柳宗元的传神之笔,人们才知道并记住了永州的山水之美。
    当然,另一方面,永州的山水也充实了柳宗元十年贬谪的生活空间,使他不经意间度过了自己人生的低潮期。永州十年,唐王朝也许缺了一位政治家,但文学史却因此增添了一位文笔瑰丽的散文大家。
    生活中的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你还在为自己遭遇的不公而暗自嗟叹时,多想想那位大家柳宗元,找到属于自己的排解方式。相信终有一天,你也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