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交友之道:如何给我们的友谊“保鲜”?

http://www.newdu.com 2018-05-23 腾讯儒学 赵大山 参加讨论

    文/赵大山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的朋友到来,实在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资料图 图源网络)
    谈到朋和友,古代有这样的说法:“同门曰朋,同志为友”。但现在的称谓不分那么细,常有来往的人就称为朋友。
    人不是孤岛,总要交一些朋友。懂得如何与友相处,人生就多了许多快乐。而且,在现代社会,交友的能力,也是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交友之道 贵在真诚
    结交朋友,有交情浅的,也有交情深的,但不管深浅如何,交友的原则是一样的,就是真诚相待。如果虚与委蛇,没有真诚的心意,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付出真心,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是鲁国的史官,作为鲁国人的孔子对左丘明的性格非常的了解。
    如果一个人表面上对朋友热情、友善,却是虚情假意,毫无真心,左丘明认为是可耻的,孔子认为也是可耻的;心里藏着对朋友的怨恨,却不说出来,左丘明认为是可耻的,孔子认为也是可耻的。
    朋友相处一定要坦坦荡荡。在交往中难免因为误会产生怨恼,这个时候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交往,孔子认为缺乏真诚。把真话说出来,消除误会,化解怨气,友谊才可长长久久。
    
    朋友间有误会时,要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朋友有难 雪中送炭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乐做锦上添花之事,但真正的朋友,恰恰是那些在困难的时候愿意挺身而出雪中送炭的人。
    《论语·乡党》记载孔子的事迹:“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孔子的朋友不幸过世了,没有人料理后世,孔子说:“由我来负责。”
    人的命运说不准,风光的时候百人千人踏破门槛,倒霉的时候人人惟恐避之不及。孔子的这位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倒霉到死了没人埋的地步,孔子站出来果断的承担了为朋友料理后事的责任。
    患难见真情,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酒肉朋友不可靠(资料图 图源网络)
    劝谏朋友 适可而止
    发现朋友有不良倾向,作为朋友一定要劝谏,但要适可而止。
    子贡请教交友之道,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朋友有了过失,一定要忠心相劝,并以善言善行来引导他,但如果朋友不听劝就暂时罢手,否则的话就是自讨没趣。
    孔子的学生子游也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侍奉君主,如果过多地劝谏君主的过错,就会自取其辱;与朋友交往,如果过多的劝谏朋友的过错,关系就疏远了。
    性格不一样,对前途、命运的看法不一样,人生经历不一样,经历的情感世界不一样,这些种种的不同,就难免会导致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我们不能强求意见一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你认为不妥之事,朋友可能不这样看,作为朋友,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能勉强。
    如果一味强劝,甚至说了过头话,朋友都做不成。不如暂且不言,留在朋友身边,在紧要的关头施以援手,避免过大的损失。
    恃友而骄 自遗其咎
    既然是朋友,就要帮助他树立形象,成就事业。但有的人不一样,朋友做大之后,仗着朋友的关系口不择言,身不择行,给友情带来祸患。
    当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粮草将尽,渐渐不支。他的老朋友许攸在袁绍手下当差,不受重用干脆投奔曹操。
    
    许攸投奔曹操,为其出谋划策(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高兴得赤着双脚奔出营帐相迎。许攸献奇袭袁绍粮草所在地乌巢之计,大破袁军。之后,曹操攻破了袁绍的老巢邺城,占领冀州。
    许攸自恃功高,又仗着是曹操的老友,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
    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曹操再也无法忍受,收押许攸,最后把他杀了。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作为朋友,更要为成就朋友提供帮助,而不能恃友而骄,影响朋友的威望、声誉和形象,否则友谊的小船可是说翻就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