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姚廷杰:天下唯孝至易

http://www.newdu.com 2018-06-01 国学网 陈兆肆 参加讨论

    
    姚廷杰著《教孝编》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又在孝道。儒家向来认为,老吾老及人之老,亲亲而后仁民,故孝道乃百善之先,人伦之始,德业之基。在历史长河中,言孝家训不可谓不多,而清代姚廷杰《教孝编》,堪为此中典范。
    康熙年间的姚廷杰,字升闻,浙江钱塘人,曾任象山教谕、绍兴府教授,一生力倡斯文,著《教孝编》十四条,以期纯正家风和世风。姚氏虽非名流,但为高士,在如何敬养父母、悦亲事疾、遵守礼制等方面都有详细论述。
    姚氏针对世人所谓“天下唯孝至难”的舆论予以驳斥,认为“天下唯孝至易”,因为孝乃人之天性所具,良知良能,孩童亦有。姚氏认为,如果人人能发扬此种天性,事亲尽孝,则父母自然有生活乐趣,而无忧郁不畅。
    姚氏从如何善处兄弟、夫妇、朋友等诸种关系出发,讨论如何事亲尽孝。他认为,家庭之中,若能做到兄友爱、弟恭敬,则父母必然和睦喜悦;相反,若因嫉妒贪求,兄弟反目成仇,则双亲必会黯然伤心,此即不孝。至于夫妇之爱,本为人之常情,他特别批评的是,作为人子,厚妻而薄亲,认为夫应劝其妇,妇应劝其夫,互相勉励,以全孝道。姚氏观察到,家乡子弟在交友时,往往鄙薄正人君子,所交多酒肉财色、巧言令色之辈,父母训而不从,责而不改,最终遭遇祸事,甚至流为匪类,增添父母无限忧愁,是为不孝。因此,他提出:欲尽孝思,当慎交友。
    姚氏认为,妥善安顿父母身心,乃孝子所必行之事。承父母之欢颜,不以声色辞气相加,向来是古人言孝尽孝之一大关切。朱熹曾称,孝子如果对父母心有深爱,平时态度必然平和温顺,脸上亦会呈现愉色婉容。而姚氏引用朱子之言,感叹当时为人子者对待父母并非如此,相反大多呈现出“愁容怒容、德色傲色、狂态鄙态、顽状蠢状”。对待这些,父母虽会容而忍之,但往往暗自垂泪伤心,久之郁结生病。因此,姚氏提出,身为人子,在父母前,应该平和温顺,时动婉容,以求其欢。
    姚氏认为,菽水亦可承欢,贫家子弟亦当尽心竭力,确保奉养无缺。而况,富贵需时,子欲养而亲不待,必定抱憾终生。姚氏严辞批评一些不孝之徒,终日嬉游,置家事于不理不顾,只图一己之快乐享受,从不顾惜父母之劳顿辛苦。他认为,为人子者,应当勤勤勉勉,家事无分巨细皆能妥当安置,使父母不必劳心劳力,进而身安体适。姚氏还认为,与其在父母生病之后进侍汤药,莫若在父母未病之前好生照顾,所谓嘘寒问暖,饮食起居皆当悉心留意。
    古人特别重视对亡亲的葬礼祭礼,并将之视为孝道之最后表现。姚氏在其《教孝编》中也指出,平时对待父母生辰之事,四十岁而后有五十岁,五十岁而后有六十、七十岁,尚可先俭而后丰,守待有时;而一旦面临丧事,则父母终身惟此一日,此时不尽心竭力,尚待何时?因此,他主张待亡亲应当“事死如事生”,不仅要竭力厚葬,尤须丧礼如仪,不可马虎。
    在姚廷杰看来,“孝道本是庸常,告诫并无深刻”。在家国一体的格局下,家风好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风正,国风正则天下太平。是故,作为维系家风好坏之关键的孝道,则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