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宏亮 小暑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民间有句俗语,说的是“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 小暑来临之后,天气越来越热(资料图 图源网络) “暑”的意思就是热,小暑节气一到,气温一天天地升高,天气也一天比一天更热,高温和高湿的天气接踵而来,小暑也因此标志着盛夏的全面来临。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有三候,其中一候就是“温风至”。温风,指的就是热风。 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暑时节打开房间里的电风扇,感觉吹出来的风都是热气腾腾的。白天出门走在马路上,扑面而来的都是让人窒息的热风,感觉空气都在燃烧。 小暑的这股热风究竟有多厉害,看看宋代诗人陆游的吐槽就明白了。陆游说:“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屋顶的瓦片反射着炙热的阳光,宛如一条条喷火的长龙。人站在室外就算什么都不干还是汗如雨下,然而刚流下的汗水被热风一吹又立马蒸发了。 ![]() 炎热的阳光,把世间的一切都照得热气腾腾(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仅空气是热的,小暑时节的太阳还很毒,紫外线照射强烈。大家白天出门时要记得做好防晒准备,以防皮肤晒伤。对于没有防晒隔离霜的古人来说,躲避阳光直射的最好方法就是白天尽量呆在阴凉的地方,等到太阳下山以后再出门。 比如说被苏轼戏称之为“山抹微云君”的大才子秦观就是一个资深的纳凉爱好者。他很喜欢在夏夜的晚上出门赏月和赏花,并在一首名为《纳凉》的诗歌中写道:“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晚上走夜路没有路灯,秦观就随身带上一根拐杖出户遛弯,穿过了一排排翠绿的柳树,走着走着就来到了画桥南边的胡床。 所谓的胡床其实是一个小凳子,类似于现代的“马扎”。诗人坐在小凳子上看着皎洁的明月东升,听着悠扬的笛声响起。 ![]()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资料图 图源网络) 晚风拂面,带来这池中莲花散发的阵阵幽香。晚上可以出门赏月纳凉,那漫长白天该怎么度过呢?为了打发暑热蒸腾的白天,我国的古人们发明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散热取凉的工具,那就是“竹夫人”。 这是一种中间镂空的圆柱形的竹制品,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抱枕。正所谓“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小暑没什么值得害怕的,躲在家里避暑就好啦。 这里的“青奴”是“竹夫人”别称。由于竹子的皮是凉的,贴在人的皮肤上会让人产生一种冰凉的触觉,再加上“竹夫人”镂空的地方可以进行空气的交换,因此在有风的时候抱着它更能给使用者带来凉爽的感觉。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曾经出过一个这样的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来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其实也是竹夫人。 ![]() 竹子不仅可做药用,还可以制作出帮助人们纳凉的“竹夫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今网络购物十分便捷,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竹夫人”抱枕在网上也很容易可以买到,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电商平台搜索“竹夫人”,在炎热逼人的小暑时节体验一把古人的消暑小妙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