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还是写不出?

http://www.newdu.com 2018-07-25 国学网 巩彦博 参加讨论

    周末,跟导师汇报读书情况,谈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导师告诫我:“写和读还不一样,你读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以为自己掌握了,但真正落笔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就会发现尚未真正融会贯通。”
    导师的话真是一针见血。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阅读量够,知识储备也充分,但要写篇文章,却常是迟迟无从下笔。大概是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任督二脉”没有打通吧?
    哲学上讲,人们获取的知识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前者可称作阅历,后者则主要靠阅读。“阅读”虽然缺乏鲜活感,但途径便捷、涉及全面,是跃动在字里行间的“阅历”,也是人们知识的主要来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阅读让人增强素养、提升语感、丰富语言,久而久之,命辞遣意自然就严谨练达起来。但如果只是阅读,恐怕也难写出好文章,尤其当下人们多以碎片化阅读为尚,留在脑子里的大多是一些片段化的内容、碎片化的信息,要把这些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有生命的整体,也即是文章,难!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记载一段佳话:有人曾请教欧阳修写文章的诀窍,欧阳修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苏轼对此观点大为赞同,认为“故尤有味”。
    其实,对于整个写作过程而言,大量的阅读仅仅是第一步,是量的积累阶段,要想达到质的飞跃,还需下一番苦功夫。关键在于尝试去写,刚开始,作品的质量很难让人满意,但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能够让人把读书后的所思所想结合自己掌握的素材呈现出来,从而能够进一步加深记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头脑里会不断出现似曾相识的语句,促使自己有目的地去温习已看过的书籍文章。大量阅读夯实基础,激发创作灵感,再不断写作进行历练,进而总结经验再去有针对性地阅读,在这种交互作用下,最终会将阅读学到的东西融入血脉、汇入灵魂,切实提高写作水平,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地。
    言由心生。只有你能写出来的,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内在的知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