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光 《孟子·滕文公下》曾记载了孟子与宋国大夫戴盈之的一段对话,读来颇发人深省。 这段孟子与戴盈之的话,对现在的我们同样具有启迪意义(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什一,即十一而税,相传为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尚书·大传》中说:“王者十一而税,而颂声作矣。”可见十一而税是符合儒家要求的纳税方法。 战国时期,统治者征税的税率远远超过十分之一,故而孟子等儒家学者试图纠正这一弊政。 战国时代,横征暴敛不断,儒家学者都竭力改良这一现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为宋国大夫的戴盈之就对孟子说:“实行十一而税的政策,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怎么样呢?” 表面上看,戴氏似乎是有所顾虑,想要实行循序渐进的办法来进行改革。但实际上,这应是他虚与委蛇的一种拖延策略。现在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明年依然不会做到。孟子当然看出了戴氏的小心思,但他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别人告诫他说:“这非君子所为!”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 显然,每天偷一只鸡,与每月偷一只鸡,虽然有程度上的差别,却无本质上的不同。 每个月偷一只和每天偷一只,本质是一样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孟子说:“如果知道偷鸡是不对的,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换言之,孟子是想对戴氏说,你明知道现在的税制是错误的,却还要继续下去,说什么明年再废除,这与偷鸡人有什么区别呢? “偷鸡”者,投机也。投机取巧,貌似聪明,实则黯于小智,不明大道。 既然知道所作所为是错的,就应该彻彻底底的斩断错误之根,改正自己的行为。错误无论大小,都是错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凡行一事,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若一拖再拖,终究功亏一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一直拖延,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戴盈之的拖延症,过了明年,还有明年,最终恐怕还是年复一年税依旧吧。而现在的我们,能够不拖延的又有几个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