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教与我们的“文艺复兴”

http://www.newdu.com 2018-08-13 腾讯道学 三晚居士 参加讨论

    文/三晚居士
    有一个问题,其实蛮有趣:“写一笔好字还有用么?”
    
    颜真卿 《多宝塔碑》(资料图)
    很多人肯定会讲:“有用啊,字是人的门面嘛。”但如果实际一点想,现在都用键盘打字,一笔好字,乃至书法,在实用意义上,真的有用么?其实未必。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书法在古代实际的用处是非常大的。比如唐太宗和虞世南谈论书法,梁武帝和陶弘景谈论书法,都传为了佳话,因为这些书法的背后是更为深刻的政治的隐喻和博弈。再比如殿试,就是我们俗称的“考状元”,在当时严苛的科举制度下,能走到殿试这一关的,其实文章水平相差微乎其微,这时候一笔好字就会起到莫大的作用。我们现在所谓字是人的门面,应该是从这里来的。现在的人,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这个门面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所以现在的书法,基本上属于纯粹的“艺术”了。
    
    殿试(资料图)
    为什么要说书法呢?因为书法和道教的境遇,非常相似。我们经常说,道教是传统宗教,也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现在大家一说到“传统文化”,仿佛就是一种装点门面的东西,以至于和原本的意思大不一样。如果我们翻阅传统的道教文献,会发现很多道教文化,比如雷法,最重要的功效是“祈晴祷雨”,是救灾用的。但现在科技手段发达了,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人工催雨之类的手段也越来越成熟,用不到“雷法”了。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本来是实用的东西,由于生存空间被压缩,后来渐次被取代。所以把这些称作“遗产”也好,“传统文化”也罢,道教中的很多东西,被冠以这样的称呼,看起来是保护和美誉,其实是个颇为被动的过程。
    可是许多信仰道教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并且沾沾自喜,好像找到一个可以用来宣传的招牌,这就成了一个问题。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许多宣传道教的平台一直在讲道教原来有多么高大上,多么精英。并且拿中国文化最辉煌的时代来举例:比如在唐代是皇家的信仰,在宋代也是国教等等。
    
    王羲之 《兰亭集序(局部)》(资料图)
    可我们要看到,现在的精英和古代的精英,已有很大的变化了。古代的精英,往往就是真正的文化精英。再以书法为例,书圣王羲之,世代的天师道家庭,门阀世家出身,有右将军的职位;再比如颜真卿,也是道教信徒,同时也是鲁国公,袭公爵爵位;他们的修养与整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而我们现在的精英,真的还在乎“文化”这个东西么?真的不是这样的。现在还能看见不少旧时的民间法本,上面的字非常漂亮,而他们甚至在当时根本算不上高级知识分子。可是现在许多有高等教育文凭的人,写出来的东西甚至都没法看,因为已经没有那种土壤了。
    道教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越强调是“遗产”,也就越加速离开那个土壤,最后变成一个只有表演性质的东西,道士变成演员,信众变成票友,这还有什么意义?
    
    西方文艺复兴带来了人文精神的勃兴,道教也应如此(资料图)
    所以有时候会听到这样的问题:“道教会不会复兴?”什么是复兴呢?恢复到像古代那种“国教”的地位么?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技术型”的事,已经不需要道教再去做了。但也不能因此就此自甘下流——现在有这样的倾向:比如教外人士对道教文化的恶搞,或是一些教内的信众对道教文化的滥用。诗经里说:“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尺度很重要,因此这些对道教文化过分演绎的做法并不可取。
    如果将目光转向西方,我们会发现,十四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并不是要把一切带回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因为已经回不去了,但文艺复兴带来了一种人文精神的勃兴。所以,热爱道教的人,信仰道教的人,如欲复兴道教,就应该从这一点出发考虑。我们不清楚道教将来具体的发展轨迹,但如果能培育起健康的人文精神,带动整个文明的进步,道教就会始终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伟大的意义。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三晚居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