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海涛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由于二九相重,故称为“重九”。而“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阳数,所以重九就是重阳。 我们常说小孩子是朝阳,而老年生活是夕阳红(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九九”音同“久久”,后来九九重阳节就成为敬老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相关权威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步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大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身边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将会面临照顾四个甚至更多老人的现实问题。所以,这既是个社会问题,也是老年人个体及子女的家庭问题。 老年人能否有个幸福的晚年,与老年人自身、子女、社会三个方面关系甚大。 从老年人自身来看,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很多老年人都已经意识到安度晚年的问题,很注意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儒家文化中也有大量可供今人借鉴的养生方法。 比如老年人可以跟孔子学养生。孔子七十三岁而终,这在古代算是高龄。他对于老年人的养生有一定的感悟。 人到七十古来稀。现代人寿命不断延长,老人越来越多,养生很重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晚年曾这样追述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孔子对自己一生轨迹的追述中可以看到,他到了四十岁就已经不被周遭事物所迷惑,在精神上是完全自主的,能够有所定、有所止。到了五十岁时,要明确天之所命。 所谓天命并不是迷信天,而是说人要明了自己一生的追求,而不去追求自身无法实现的虚假目标。 老年人完全可以对照孔子的精神境界,调养自己的精神生活,使自己能够看得开、放得下。 从子女角度来看,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到赡养父母之道。 弟子子游曾问孝于孔子。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提出了对待老人不仅要有物质赡养,更重要的是精神赡养——“敬”。 “孝”是儒家一切情感的出发点。尊敬老人才能说是“孝”(资料图 图源网络) 敬有尊敬的意思,要尊敬、尊重父母的想法。古人往往以顺为孝。老年人可能存在想法陈旧、不知变通、固执己见等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老人真“倔”。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而不引起冲突,就成为考验子女“敬”的重要标准。 老人与小孩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要像哄孩子一样哄老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二十四孝》中有“彩衣娱亲”的故事。老莱子七十岁时,父母还健在。他在父母面前穿花衣服,学小儿哭啼,逗得父母开怀大笑。 除了“敬”外,还应该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适时给予父母以心灵慰藉。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子女以为只要按月给老人钱就可以。其实不然,老人也是人,凡人就要有心灵层面的需求。 老人心灵的慰藉主要体现在对子女的过分关心。年轻人往往认为这是老人唠叨,其实就在这不厌其烦的唠叨中,老人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人老了,也没其他爱好,就想找人说说话(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今经常听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其实,不仅孩子需要陪伴,老人的成长也需要子女的陪伴。祝天下老年人,重阳快乐、晚年幸福! (责任编辑:admin) |